陈平小学五六年级的“送学到点”还未落实
9日,本报报道了广西藤县古龙镇陈平小学陈山分校部分小学生乘竹排上学,藤县政府曾承诺要设立新的教学点,采取“送教到村”、“送学到点”的办法,设立一个临时教学点,彻底解决该片学生因上学路远而撑竹排上学的问题。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了解到,虽然当地为了安全禁止乘竹筏上学,但在陈平小学,还有一些家长带孩子趟水去上学,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据本报此前报道,受台风和汛期水库涨水影响,陆路上的渡桥被淹没,广西藤县古龙镇陈平小学陈山分校22名学生只能撑竹排渡河上学,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广西藤县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工作组准备马上在那龙租借民房设立新的教学点,采取“送教到村”、“送学到点”的办法,设立一个临时教学点,彻底解决该片学生因上学路远而撑竹排上学的问题。
的确有脱光衣服涉水上学的孩子
昨天,有网友贴出当地儿童在大人的带领下脱光衣服涉水而过的图片。北青报记者联系到图中的小主人公及家长,得知这些孩子都是一直在广西藤县陈平村小学上学的孩子,这条路是他们上下学的必经之路。
其中有一张一个大人带着三个孩子的图片,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图片中的大人是这三个孩子的父亲锋权,三个孩子均是在古龙镇陈平村小学上学,最小的六岁。
据当地村民谢女士介绍,那龙自然村上学的孩子中,有一部分孩子是去陈平村小学上幼儿园和小学的。这些孩子要去上学只有一条陆路可以走,但每年只要到台风汛期,唯一的桥被淹了,孩子要回家就只能涉水过河。记者问,不是“送教入村”了吗?她说,孩子不习惯新的教学点,习惯了去学校。
北青报记者就此事采访广西藤县县委宣传部黄副部长,黄副部长说,“这组图我看到了,涉水过河可能是因为群众对我们设立的教学点不满意。”
五六年级的“送学到点”还未落实
此前据当地媒体报道,8日下午,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已在那龙自然村租到100多平方米的民房,并落实2名老师到这个教学点上课。学生使用的课桌、椅子、黑板等用品到10日上午已搬运安置到位,10日下午他们已上了第一课。那龙22名小学生从此可以到家门口的临时教学点读书,再不用撑竹排去对面学校上学。
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那龙村村民姚正,姚正称,现在新的教学点是临时租用的一个二楼民房,一年级到四年级的22名学生都在一个屋子里上课,上课采用的是四个年级轮流教的复式教学方式。姚正告诉北青报记者,而其他要上五、六年级的孩子,还得去离这里将近8公里远的陈平村小学上学,但去那边上学的唯一一条路路上的桥现在也被水淹没了,孩子们只能涉水过河。
广西藤县县委宣传部黄副部长称,“我们已经打算为那龙自然村的15名上五、六年级的孩子也设立新的教学点,打算再为他们安排一个老师。到目前为止,在新的教学点有37名孩子上学,共有3位老师。”
一些孩子习惯了学校,对教学点不满意
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当地村民谢女士,谢女士说,“我的孩子一直是在陈平村小学上学的,每天早晨6点就得起床从家里去上学,要走将近6公里的路才能到学校。孩子爱学习,我也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所以尽管孩子涉水上学很辛苦,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
谢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政府已经设立了新的教学点,但是孩子在陈平村小学上学久了,已经习惯了之前学校的一切,不愿意去新的教学点上课。孩子涉水过河也是无奈之举,希望政府可以切合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最好是修一条路,能不管刮风下雨都能安全上学。
广西藤县县委宣传部黄副部长说,“我们也想帮这个自然村修一条路,但国家对于为自然村修路这个事情,还没有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对话
涉水学生:水深时会害怕
北青报:你走那条河,水深时害怕吗?
姚林诚(涉水学生):走习惯了就不怕了,刚开始走的时候特别害怕。
北青报:你们为什么不坐竹排呢?
姚林诚:我们这里很穷,没有竹排,图片上的那个竹排已经很破了,不能用了。
北青报:有没有叔叔阿姨带着你们走啊?
姚林诚:他们大多数都去工作了,没有时间,我们自己走的次数多。
北青报:你们自己是怎么过河的?
姚林诚:我就把书包和衣服举到头顶,自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