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师:游走体制外的配角 渴望被尊重
培训机构教师虽然游走体制外,但他们需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才能立足。资料图片
“我姓廖,你可以叫我廖老师。”和学生、家长见面时,阿玲常常这样介绍自己。虽然她知道,自己只是培训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但她喜欢,也希望被别人尊称为老师。
阿玲说,毕业5年,她一直在做着老师该做的事情——传道、授业、解惑。她自认为,与正规学校的老师相比,无论是师德、还是业务水平,丝毫都不逊色,甚至他们更懂得为学生提供最优质、最合适的教学服务。遗憾的是,培训机构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在教育领域只能做配角。
没有教师节的“教师”
今年27岁的阿玲是中山市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2008年毕业于广西南宁一所大学。由于性格活泼开朗,她选择了一份自认为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培训机构的老师,而且一干就是五年。
“我大学念的是英语专业,我想从事教育工作,但普通学校的生活太过安逸,我不大喜欢。相反,教育培训机构不仅自由,而且锻炼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阿玲放弃了父母的建议,只身来到中山,在培训机构从事英语课外辅导工作。
任职期间,同行和学生、家长对其评价甚高。阿玲将此归功于教育培训机构的特殊经营模式和生长环境。“培训机构和学校不一样,这里学生是客户。客户就是上帝,我们要时刻想着服务好他们,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要为他们解答包括学业和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各种难题。”
阿玲说,拥有服务的理念和服务的技能是培训老师独有的优势。虽然业内和学生、家长普遍认同这一观点,却丝毫没有改善培训老师在社会上的边缘地位。“很多时候,别人并不认为我们是老师,虽然我们自认为是。”阿玲苦笑着说,教师节普通学校的老师会有各种福利,甚至有学生送的鲜花,但他们却很少收到。
平均每年跳槽一次
“备课,讲课……做着老师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名分’,没有鲜花与掌声,甚至没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从事教育培训的不少老师如此评价自己的工作。阿玲的同行洪倪告诉记者,培训机构的老师工作自由,不受体制的限制,却面临着各种生活压力。另据多位培训机构的老师介绍,工资低、福利差、流动性大是这个行业最显著的特点。
“培训机构衡量老师优质与否的重要标准是老师所带的人数。这个数据不仅与老师的实际收入挂钩,而且也影响着这个老师的未来发展。”一位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中山市培训机构老师的计酬模式主要有两种,有底薪和无底薪。其中,无底薪的直接拿提成或者课时费。一般一个月的工资最多大约五六千元。“新老师或者少一点可能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元。”
据了解,阿玲每个月的工资大约三四千元。对此,她感觉非常不错。相反,她十分同情新入行的年轻老师。“有些新人一个月工资1000多块,很多连社保都没有。”洪倪认为,这直接影响了培训行业的稳健发展和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很多老师干一两个月就跳槽。”阿玲说,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几乎平均一年就跳一次槽,学生和家长对此意见颇大。因此,为了稳定员工,培训机构会采取各种措施,但均无济于事。
同事半年不知对方姓名
谈及入职培训机构的原因,阿玲、洪倪及其同事都在反复强调这一个词——自由。洪倪说,她刚毕业时曾是学校的专职老师。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她发现做培训机构的老师更好。“我现在一直都在培训机构做兼职老师,每个周末上几节课,虽然钱不多,但自由。”据洪倪介绍,脱离“体制”后,她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家人,尤其是孩子。这是她乐此不疲从事培训老师6年多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自由之余,阿玲和洪倪也会难受。“我1月份入职,到现在跟办公室的同事都不太熟,别说他们的电话,连他们的名字都叫不出来。”阿玲坦言,因为培训机构内员工流动性太大,彼此之间很难建立感情。即便是同行多年,也未必叫得全名字。“我们之间都是以姓相称,即某某老师。但很少关注这些老师是哪里的,为什么到这个机构来。”阿玲说。
据阿玲的一位同行透露,因为培训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越来越多的人想往这里挤。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每天都有不少新的培训机构开张。但因为招不到学生,同样也有不少培训机构关门倒闭。开关之间,自然会形成人员流动,大家之间的熟悉度和归属感也会越来越少,同室工作而不知名也就变得十分正常了。(记者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