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育不能靠情绪化问责
昨日,河南汤阴县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43个先进集体和418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喜获100万元重奖。同时因开会迟到,3名乡镇长被拒会场门外,会后分别被罚5万元,作为全县的教育扶贫济困基金,用于贫困教师救助。(9月10日《大河报》)
县委书记一句话,3名镇长因为开会迟到被罚款5万,并作为全县的教育扶贫基金,用于贫困教师救助,看似办了件好事,却让人心里并不是滋味。
一者,镇长开会迟到,县委书记“一口价”罚款5万,法律依据在哪里?领导脑袋一发热,下面的人马上屁颠屁颠的执行,根本不管是否有法可依,是否违规,岂不荒唐?二者,3名镇长甘心受罚,并很快将15万元打到县教育局的专项账户上。疑惑的是,这笔罚款是以什么名义从财政上列支的呢?纳税人的钱又怎能为镇长个人的错误埋单?这是否从侧面印证了财政资金管理的混乱?三者,教育扶贫基金设立是好事,可首笔资金竟是镇长开会迟到的罚款,得到基金救助的教师会不会有负罪感?再说,这15万元花完了,其补充渠道是不是还得靠县委书记拍脑袋想个名目去罚款?
不可否认,汤阴县对教育的重视是真金白银的。去年以来,该县投入4亿多元建职教中心等教育基础设施,今年秋季还在全省率先对高一年级新生实行免费教育。这一次,县财政还拨付100万元现金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推行12年免费教育也好,设立“教育扶贫济困基金”也罢,汤阴县愿意把财政蛋糕分享给百姓,固然可喜。但这背后,和“一把手”的个人执政理念密不可分,这种浓浓的人治色彩让人充满隐忧,若换了一个县委书记,顶不住“显政绩”的诱惑,汤阴教育是否又会重陷低谷?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一些官员眼中,教育是一项费钱又费力的事,对它投资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政绩效果。相反,由于它所需财力较多,短时间内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自己的政绩。而不发展教育或不重视教育,至多只会招致一些民意的谴责,并不会影响自身的升迁,也不必担当行政和法律责任。因此,这些领导不重视教育也就成为必然了。
破解“上学难”,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不能依赖“说罚款就罚款”的情绪化问责,而必须仰仗“伟大的制度”。只有建立稳定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穷地方”才有希望办出“富教育”,“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才有稳住并扩大的希望。(任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