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话北京中学生
昨天下午,詹姆斯·莫里斯走进汇文中学,就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令孩子们获益匪浅。记者 李继辉摄
午后的阳光透过天窗照射进来,汇文中学实验楼大厅显得格外明亮,满头银发的詹姆斯·莫里斯神采奕奕。
这位今年已77岁的老者是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北京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论坛的他,昨天特意来到北京中学生中间,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会场设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每一位学生下课后都会经过这里。离活动开始还有半小时时,就有上百位学生聚集于此,现场的座位有限,不少学生干脆坐在楼梯台阶上,等待着与诺奖得主面对面。
昨天是教师节,詹姆斯·莫里斯与孩子们的对话也从教师说起。“是什么样的老师激发了您个人的成功?”高二学生杜浩星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问道。
莫里斯很感慨,他说他一辈子铭记自己的老师。他告诉孩子们,自己一生中碰到了很多老师,比如,中学数学老师喜欢坐在一边,看他做数学题;小学音乐老师看到他喜欢钢琴,会借给他很多相关的书来看;上大学后,剑桥的一位教授总跟他聊人生经历……“每位老师性格不同,他们给予了我不一样的启迪,激发出了我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教会了我如何克服困难,让我一辈子都铭记。”
“您认为自己是天才吗?”听到这个问题,莫里斯微微一笑,拖长声音回答:“当然不是。”莫里斯说,小时候他不知道测智商是怎么回事,但老师为他单独测试了一次,“貌似分还不低呢!”笑声,不绝于耳。
“不过,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也许智商高是一种优势,但决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说这番话时,莫里斯一脸严肃,孩子们频频点头。
“您身为一个经济学家,有什么业余爱好吗?”高一学生张天一问道。“刷奥赛题。”莫里斯的回答让孩子们很意外,也一下子觉得诺奖得主离自己很近。原来,多年前,莫里斯曾任教于牛津大学数学经济学系,他完成了发展经济学、增长理论等著作和文章,和数学有不解之缘。
学生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有问他当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的感受的,有问他成功道路上哪种个性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有让他预言未来几年中国GDP发展速度的……原定一个小时的对话,不得不延长20分钟,直到15时20分才结束。“其实学生们准备了30多个问题呢,实在没时间问了。”现场主持人、汇文中学学生处副主任周湘立介绍。
“真没想到,诺奖大师如此平易近人。”杜浩星感叹。她注意到,每次有同学提问,莫里斯都会专注地望着提问学生的眼睛。高二学生赵天翊也从莫里斯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他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在我们面前,一点都没有高高在上。将来,我希望能像他那样去学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