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3年前学生资助老师5元钱 老师至死未忘寻学生

2013年09月11日 10:07 来源:华声在线 参与互动(0)

  “我妈妈在去世前一直都记得,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一个育幼院的学生给了她5元钱。”昨日,62岁的杨士立看到本报报道《只要我活着,就陪老师过生日》后拨打本报热线96333称,他的母亲曾是湖南省第三育幼院的老师,在困难时期受到学生帮助。他母亲已去世近半个世纪,他希望能找到母亲当年的同事和那位好心学生。前日,本报A7版报道了《只要我活着,就陪老师过生日》,近80位原战时难童从全国各地赶到长沙,为60多年前的育幼院老师廖志强过生日。这篇报道勾起了杨士立尘封数十年的记忆。

  1960年的5元钱,老师至死未忘

  “小时候,我妈跟我说,她在育幼院当过老师,很多学生都是战争孤儿。”杨士立告诉记者,解放初期,父亲去了外地,他们三兄妹由母亲一个人带大。1950年开始,母亲张寿坤在湖南省第三育幼院(现今长沙韭菜园附近)当老师。

  在杨士立哥哥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带学生回来洗澡,“有的学生身上长了虱子,穿的衣服也很破烂,母亲就把我们的衣服给学生穿。育幼院撤销后,她就在长沙郝家坪小学当老师。”

  “我当时还小,但有两件事却记得很清楚。”杨士立说,母亲生前告诉他,当年育幼院里的那些难童都很优秀,长大后很多人都很有出息,“她每次一提起这些学生,都很自豪”。

  常听母亲提起的另一件事是:1960年,母亲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家里极其困难,一家人常吃不饱饭。有一天她走在长沙街头,碰到一个当年育幼院的学生,这个学生看出母亲的困境后,二话没说,给了她5元钱。“那时的5元钱相当于巨款,完全就是我们家的救命钱。”杨士立说,后来母亲多次想找机会向这个学生表示感谢,都没有找到。1964年,母亲不幸去世了,当时年仅13岁的杨士立就一直把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

  找到母亲这位学生是他的心愿

  “如果还能找到母亲这位好心的学生,我一定要好好感谢他。”杨士立说,半个世纪过去了,母亲与学生的这份师生情,沉淀到他这一辈,仍然弥足珍贵。他说,母亲当年和他说过这个学生的名字,但他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个男生。

  这些年,由于无处可寻,杨士立只好慢慢放弃了。但昨日看到本报关于育幼院的报道后,他又燃起了寻找的希望,“找到当年和妈妈相处过的人,找到这个学生,聊聊当年的事,算是了却我这辈子的一个心愿吧。”

  “记得有这么一个老师。”昨日下午,通过记者,杨士立联系上廖志强老师。当杨士立说出母亲名字时,廖老师立即就想起来了,“她当时30多岁,高高瘦瘦的,教的是语文。”

  廖志强说,当时湖南省第三育幼院共有30多位老师,她和张寿坤共事过两年。杨士立听到有关母亲的事后,显得有些兴奋,他说:“我一定会找机会去看看廖老师,他们这一批老师太不容易了。” (记者 聂映荣 胡益虎)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