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聚焦十六大以来教改成就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3)

2012年10月25日 13:4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由有业到乐业,适应需求增强人才供给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加快,中国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不断增加。

  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仍然较大,就业总量压力不小,但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日渐明显。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就业是民生之本。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是职业教育承担的历史责任。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切实成为城乡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和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强大助推器。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债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等,支持了近1500所职业院校的基础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超过140亿元。2011年,该专项资金投入更是高达104亿元,远高于“十一五”期间年均投入水平。紧扣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支持实施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大幅度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为了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党和国家还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和免学费政策。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国家助学金135.9亿元,资助了906万名中职学生;投入免学费资金79亿元,覆盖了395万名中职学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我国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让群众真正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并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力成为必然之选。

  2006年以来,职业院校共向社会输送了5000万名毕业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人才输出的针对性、适用度和吻合度,受到企业广泛欢迎。

  与各级各类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就业率有口皆碑。统计显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4%。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让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城镇生活和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带知识转变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兑现了政府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郑重承诺。

  10年来,职业教育攻坚克难,屡创辉煌;面向未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职业教育责任在肩,使命崇高。(记者 刘琴)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