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5)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30日 0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第七章 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开放大学建设,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推进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建立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规范和网络教育课程认证体系。探索国家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鼓励建设各类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库。充分利用包括有线电视网在内的公共通信网络,积极推动教育资源进家庭。推动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为全社会各类学习者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加快信息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发展高等学校网络教育,采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成人函授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探索中国特色高水平开放教育模式。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探索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模式,加强继续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建立遍及城乡的一站式、多功能开放学习中心,促进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探索相关信息系统与支撑平台建设与运行模式,建设支持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考试与评价、质量监管体系,形成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为办学、管理及相关机构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服务。

  专栏四:2020年继续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

  1.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全面普及,主要维度是:

  学习者可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情况;

  课程资源通过评估与认证的情况;

  家庭可访问数字教育资源的数量及利用率。

  2.继续教育开放灵活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主要维度是:

  继续教育学习中心的功能及覆盖率;

  继续教育学习中心的支持服务满意度;

  为国家开放教育提供信息化支撑情况。

  3.继续教育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普遍应用,主要维度是: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应用与数据互联情况;

  办学机构的信息化水平;

  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成果认定、学分累计与转换情况。

  第八章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推动政府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有力手段。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

  提升教育服务与监管能力。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制订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建立以各级各类学校和师生为对象的国家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建立事务处理、业务监管、动态监测、评估评价、决策分析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动教育电子政务,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流程,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

  提高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模式,建立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机制,扩大和延伸招生、资助等信息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丰富的公共教育信息。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电子档案系统,做好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并根据需要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完善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综合信息化平台,支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电子校务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与校务公开,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支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专栏五:2020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遍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主要维度是:

  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应用情况及对教育质量常态监控支持情况;

  管理信息标准化和数据互通情况;

  信息化对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支撑程度;

  师生、社会公众对教育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2.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广泛应用,主要维度是: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

  信息化对学校管理决策的支持情况;

  师生对学校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的满意度。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