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孙扬:如何理解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
中新社北京7月9日电 题:如何理解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
作者 孙扬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习近平主席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开篇即指出:有史以来,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
古代香港并非“荒岛”,先民不懈开拓见证五千年文明史
古代香港历史丰富而精彩,所谓“英国人来之前是荒岛”的历史叙述虽一度流行但并不正确。事实上,自古以来,包括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整个香港地区就是一方依山临海、物产丰隆、海洋交通便利、富有吸引力的土地。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至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香港地区就迁来了首批居民。约公元前2200至1500年间,古越人迁入,带来百越文化。考古学者在南丫岛大湾遗址发现商代墓葬群,出土的礼器玉牙璋被誉为国宝级文物,反映出商代文明向南延展。虽然直到明代之前,香港地区在文献中的记载都比较有限,但考古发现证明,古代香港地区发展程度颇为可观,李郑屋汉墓出土大量陶器和铜器,表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已有一定规模。
唐代,朝廷在屯门设置军镇。南宋末年,丞相陆秀夫率兵护佑端宗赵昰和末帝赵昺避走香港地区,九龙“宋王台”等地名的传说即源于此事。宋、元两代,中原氏族因战乱一路南徙,不少迁居香港地区,现今新界五大氏族均将先祖追溯至彼时。明、清两代,香港地区是海防要地,同时,大量移民涌入,社会经济文化逐渐兴盛,不乏有通过科举获得功名者。
在行政建制方面,香港地区自秦征服岭南便纳入中原王朝管辖,曾隶属番禺、宝安、东莞、新安等县。在经济方面,农业、渔业、制盐、采珠、香木业、陶瓷业是古代香港的主要经济活动。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后进行人口统计,当时岛上已有数千居民。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时,新界居民超过六万人,聚居于一百多个村庄。可见,香港在被英国占领之前并非“荒岛”。华夏五千年,香港舞台上同样上演着中华民族一幕幕历史大戏,香港的繁荣富庶是建立在历史基础之上的。
香港是近代中国“起点之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亡之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仁人志士很早就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奋斗,寻觅救亡图存之路。
首先,英国侵占香港地区的过程中,香港同胞曾激烈反抗,这段历史却长期被遗忘。例如,1899年英国“接收”新界,当地乡民沿途英勇抵抗,多人牺牲。英军在锦田炸开围村的围墙才得以突入,他们将吉庆围的连环铁门拆下当作战利品,直至1925年才归还乡民。
其次,有识之士利用香港特殊环境著书立说,倡导改造中国。王韬、何启、胡礼垣等秉持维新立场,办报论政,宣扬学习西方、开设议院、发展工商,他们的言论传入内地,汇入近代启蒙思想的洪流。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塑造,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与香港仁人志士的努力密不可分。
再次,香港在中国走向共和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先于孙中山,香港青年早在1890年就筹组革命团体辅仁文社,该组织座右铭即为拉丁文“尽心爱国”。孙中山在香港完成中学及医学专科教育,多次阐明香港是其革命思想发源地,他领导的10次武装起义,有6次以香港为基地策划。李纪堂、李煜堂等港商为革命筹措大量经费,海外华侨捐赠亦大多经香港转汇内地。
此外,香港连通中西,为时代进步注入活力。香港华商穿梭于太平洋两岸,将华南与美西联结起来。澳洲华侨郭氏兄弟先在香港创办永安公司,再于上海建立永安百货。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伍廷芳曾担任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南方代表,香港行政局第一位华人议员周寿臣是第三批留美幼童,曾任关内外铁路总办,协助筹办铁路学堂(西南交通大学前身)。
香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参与建党到抗日救亡直至筹备建国,香港是中共革命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支持祖国内地建设到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共襄民族复兴伟业,香港同胞是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不可替代的要角。
革命年代,香港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一是1920-1924年的萌芽时期,接触先进思想的本地知识分子在陈独秀等影响下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参与建党事业。二是1924-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省港大罢工持续16个月,20余万香港工人参加。三是1927-1937年的红色交通线时期,香港与东京、上海等构成东亚革命者川流各口岸的交通网,1930年越南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协助下于香港成立。同时,从上海经香港至江西中央苏区的地下交通线成功开辟。四是1937-1942年的孤岛救亡时期,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成立,香港成为华南抗日救亡中心。捐赠物资经香港运往根据地,海外侨胞通过香港回国服务。五是1942-1945年的敌后游击时期,香港沦陷后,中共领导的港九大队扎根严酷环境坚持抵抗,营救盟军战俘和飞行员。六是1945-1949年的筹备建国时期,香港成为中共海外宣传和统战平台,民主人士经此北上参加新政协,港商积极与解放区开展贸易。
新中国成立后,香港继续作出重要贡献。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霍英东等港商突破封锁禁令,为国家提供急需物资。冷战格局下,香港是新中国与西方接触的重要渠道,招商局、华润等中资企业通过香港为国家获取宝贵外汇,广交会中活跃着香港厂商身影。同时,国家始终关切香港同胞福祉,通过“东深供水工程”“三趟快车”等解决同胞生活困难。而中共引领的香港爱国阵营逐渐衍生出社会系统,爱国同胞筹组工会、兴办学校、开设诊所,推动香港社会发展进步。
改革开放后,香港深度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深圳等特区的设立源于利用毗邻香港优势的考虑,港资不仅为内地发展提供财源,而且吸引国际资本纷至沓来。1980年美心集团投资成立北京航食公司,开启内地民航配餐服务。1983年港商投资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开业,是内地首座五星级合资酒店。香港也是内地融入世界的接口,1992年中资企业实现在香港注册上市,1993年H股诞生,90年代中期红筹股异军突起。香港也因国家改革开放受益巨大,经济蓬勃发展,确立并巩固了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回归后,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香港“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作为国家和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系人”,香港这座伟大城市的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昭示着未来无限可能性。
讲好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香港故事”
新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就职典礼致辞时表示要“说好香港故事”,这一点非常重要。很长一段时间,香港的历史叙述被西方主导,相关著述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各种偏见,在国史教育一度被边缘化的情况下,成为香港社会尤其是部分青年家国情怀淡漠、身份认同错置的重要原因。
讲好“香港故事”,首先要把握五千年文明史、八十年屈辱史和抗争史、一百年奋斗史三个时间维度,把香港史纳入国家历史的叙述框架中。
其次应当认识到,香港不能自外于祖国,中国不能自外于世界,香港历史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接口。
再次应当阐明“国家好、香港好”的历史逻辑,正是背靠国家、面向世界,香港发展了自己、建设了国家、贡献了世界。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实事求是,香港与祖国一路同行、风雨兼程,历史的深湛智慧,往往源于对坎坷往昔的不断回望。惟有实事求是,经历了“共有历史”的香港与祖国,方能一同走向更加宽广的“共有未来”。(完)
作者简介:
孙扬,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政治史、外交史以及香港史。
东西问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16:13:26
- 2024年11月20日 22:04:43
- 2024年11月20日 22:04:04
- 2024年11月20日 22:03:22
- 2024年11月20日 13:31:58
- 2024年11月20日 13:29:57
- 2024年11月19日 20:10:03
- 2024年11月18日 22:39:13
- 2024年11月18日 21:45:12
- 2024年11月18日 15: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