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西问 | 李永辉:为何说中国是助力东南亚合作最有力的推动者?

东西问 | 李永辉:为何说中国是助力东南亚合作最有力的推动者?

2022年07月05日 2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题:为何说中国是助力东南亚合作最有力的推动者?

  作者 李永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年1月1日,由东盟发起,包括10个东盟国家和5个非东盟国家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11月,APEC峰会和G20峰会也将分别在泰国和印尼举行,这些事件也许反映了东南亚崛起这一重要现实。

  东南亚是我们的近邻,有6.5亿人口,地理空间辽阔,经济发展迅速,还是许多国人最青睐的旅游目的地。随着经济发展和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东南亚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这是一个比其表象更独特而多彩的世界:虽仅有十个国家,但文明上涵盖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儒家文化,政治上有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上包括高度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同时,尽管国情各异,利益有别,甚至不乏分歧与冲突,但总体能和平共处,且不断加深区域一体化,成为区域合作典范。

2022年4月,泰国曼谷,民众在一处佛寺内礼佛。<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王国安 摄
2022年4月,泰国曼谷,民众在一处佛寺内礼佛。中新社记者 王国安 摄

  东南亚崛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缘战略现象。随着美国推出“印太战略”,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地理枢纽,东南亚获得了新的地缘战略意涵,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该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和各种力量的竞技场。

  去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东南亚战略法案》明确指出,东南亚是印太地区的支点,为东亚和南亚提供了海陆联系。美国将致力于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长期联系和伙伴关系,加强经济、政治、安全、人文等核心领域合作。今年2月,美国首次以白宫名义发布“印太战略”文件,将这一战略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该战略以东盟为主营方向,全文提到东盟19次、东南亚12次,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多。为拉拢东盟,文件肯定其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作用”和在“印太”地区的“连接作用”,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美日印澳“四国机制”(QUAD)与东盟的对接。5月12日至1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峰会,美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对东南亚的空前重视。

  历来重视东南亚的日本更是早已谋篇布局。与“新南进论”相呼应,2016年8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在肯尼亚第六届非洲开发会议(TICAD)上正式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FOIP)设想,东南亚即其中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日本在经济上也加快了进军东南亚的步伐。2021年1月至5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仅40亿美元,同比下降30.6%;而对东盟直接投资约为167亿美元,增幅达83.4%。

印尼吉配保税港工业园的码头泊位。<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钟欣 摄
印尼吉配保税港工业园的码头泊位。中新社发 钟欣 摄

  积极争当世界大国的印度自然也不甘寂寞。从“向东看”(Look East)到“向东干”(Act East),印度依托传统影响,借助现实的印太战略和美国的支持,近年来积极介入东南亚事务,表现得越来越活跃。

  英国脱欧后在“全球英国”战略的驱动下积极谋求重返印太,特别是东南亚。在去年5月召开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议期间,英国外长特拉斯利用英国作为轮值主席国的机会,特别邀请东盟部分成员国外长通过视频连线参会,以显示英国对东盟地区的“关切”。

  此外,一些中等强国,特别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盟友,也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与东南亚的关系。2021年,澳大利亚正式与东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目前,有此“殊荣”的仅有两国家(另一个是中国)。作为世界第十大经济体的韩国也跃跃欲试,提出并正积极推动“新南方政策”,致力加强与东南亚的合作。

  大国的介入和博弈使东南亚的地区形势日益紧张和复杂化,但另一方面也使东盟左右逢源,获得了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机会,提升自身的“中心性”和全球战略地位。

  在地缘战略地位提升的同时,东南亚的地缘经济地位也在迅速提升。目前,在大国关系调整及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国际经济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加速重组,而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在此背景下,东南亚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正成为世界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力量及产业链和供应链重组的关键因素。

  随着东盟全球战略地位的上升,其在中国全球战略和外交中的地位也日显重要。

  首先,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四大主要方向之一,而东盟则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近年来,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东盟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其次,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东南亚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也拥有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六大经济走廊的两大走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指数排名的前十个国家中,东盟国家占了6个。

  第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增长,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大主要粮食出口国陷入战火,这一问题比以往都更显重要与紧迫。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应积极寻求粮食来源的多元化。而作为中国近邻和世界主要稻米产区和出口者的东南亚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替代者。

  从经济上说,东南亚对中国的意义尤为突出。当前,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和贸易方面的融合正进一步加深,东南亚已成为中国资本、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发展是双方经济关系发展最集中和最直接的体现。

2019年3月,装载着303个集装箱的“塔贝亚”轮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拔锚起航,开启了至印尼的新航线之旅,标志着辽宁港口集团外贸集装箱航线——“海陆马士基”印尼航线正式开通运营。<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赵光辉 摄
2019年3月,装载着303个集装箱的“塔贝亚”轮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拔锚起航,开启了至印尼的新航线之旅,标志着辽宁港口集团外贸集装箱航线——“海陆马士基”印尼航线正式开通运营。中新社发 赵光辉 摄

  2020年,东盟首次超越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及今年第一季度,仍继续保持了这一地位。同时,从双边贸易关系看,中国也是东盟所有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对中国而言,相比美国和欧洲,东南亚具有特殊的地缘经济优势,其地理的邻近性大大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这不仅降低了经济成本,而且降低了因供应链过长而带来的安全风险,有助于跳出所谓的“马六甲困局”。

  从文化上看,中国与东南亚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流历史,中华文化在这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今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又跨上了新台阶。RCEP的生效实施不仅将促进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双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东南亚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华人华侨群体,占全球海外华人数量的70%,他们不仅是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贸易的桥梁,也是双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正是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广泛密切的现实交流合作,以及割不断的人文联系,使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具有了立体的全方位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双方关系的总体水平,也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国家间关系的成功范例。

2018年10月,湄洲妈祖在2300位信众的护航下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港国际邮轮码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巡安菲律宾暨公益慈善系列活动开启。<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关向东 摄
2018年10月,湄洲妈祖在2300位信众的护航下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港国际邮轮码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巡安菲律宾暨公益慈善系列活动开启。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摄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曾说,东盟是“上帝送给中国的一份厚礼”,因为其对地区和平、经济发展及“以人为中心”的合作理念和目标追求与中国高度契合。同样,中国也是上帝送给东南亚国家的厚礼,因为中国是助力东盟发展和东南亚合作最有力的推动者。东南亚的崛起是东亚崛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是东亚崛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证,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完)

  作者简介:

  李永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教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理事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专家,曾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目前研究方向为:美国政治与外交、外交战略及公共外交,代表作有《联合国的历程》(合著)《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多轨外交》(译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报告2011/2012》《周恩来公共外交访谈录》等。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