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王福强:新时期,香港如何“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东西问)王福强:新时期,香港如何“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题:新时期,香港如何“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作者 王福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规划部部长
“两个大局”背景下的香港,受国际局势、区域竞争、世纪疫情等因素冲击,面临发展可持续性等问题。巩固提升香港竞争优势,主体责任在于香港自身。同时,中央也会给予大力支持,使香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并和世界开展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日的重要讲话,特别提出希望香港“不断增强发展动能”,为香港在新时期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
首先,国家战略的功能板块预设,是香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香港与中国内地异质的制度架构、不同的法律体系、多元的文化背景、密切的国际联系,决定了新时期香港对国家发展大局仍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若干国家重大战略,都为香港预设了功能板块。例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巩固“三中心一枢纽”的传统优势,培育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仲裁中心等新兴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三地携手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港澳提供了创科转型的机遇。此外,今年起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累积原产地规则等制度红利,利好高端制造,香港可争取早日加入。
其次,香港需要与时俱进调整自身发展重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一、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发展的根基,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香港在债券、货币、黄金、大宗物资、虚拟资产等方面不够发达,股票市场的再次募资、定向发行等不够活跃。下一步的重点,应丰富金融业态、创新发展模式。例如,可增强香港市场对中国内地“新经济”发展的支持;在香港设立“一带一路”国际板,为“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上市融资、风险管理和资本退出畅通渠道。
二、国际创科中心建设是支撑香港未来繁荣稳定的保障,更是香港提升竞争优势的主战场。下一步的重点,是以建设北部都会区为切入口,推进自身科研成果与中国内地产业链条的深度融合。例如,可主动吸引中国内地企业“过河”在香港设立研发总部,协助香港建立“官产学研”转化体系;积极引进世界创新龙头企业在港集聚,在国外重要创新节点城市和区域设点开展离岸创新;布局几个创科发展与高端制造业相结合的旗舰项目,在需加快进度(例如基建施工、劳动力招募等)的领域,引入中国内地资源进行建设。
三、全球高素质的国际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是香港的宝贵资源,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是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下一步的重点,是要推动专业服务与内地产业深度对接,使内地实体经济与香港专业服务相互成就、共同成长。例如,可支持中国内地企业优先采用香港的会计、设计等专业服务,鼓励中国内地企业与香港的专业服务机构共同“走出去”;促进中国内地和香港加强数字治理合作,推动形成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方案。
四、香港是享誉世界的大都会,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与西方基督教传统中以新教文化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紧密联系。下一步的重点,是要扩大交流合作对象,不仅要与发达国家合作,也要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不仅要有经贸合作,也要有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五、考虑到中国内地航运功能的提升和贸易通道的建设,香港的国际航运、贸易中心会发生业态变化。国际航运中心将从传统业务向航运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国际贸易中心会从货物贸易向以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服务贸易转型。
最后,香港需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适度发展具有科创基础的高附加值制造业。
香港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就业结构失衡。长期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四大产业,吸纳香港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能为市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高附加值制造业更是能为青年人提供较为体面的工作和向上流动的机会。
在市场端,高附加值制造业将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动力,有助于维持上游基础研究的活跃度,吸引和挽留国际化科研人才,也能在国际局势变化、外部形势对本土高度国际化的服务业产生冲击时,让香港保持稳定的发展动力。就此而言,香港应尽快申请加入RCEP,运用RCEP的“40%增加值”规则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加快启动升级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商,提供更多有利于在北部都会区发展高技术制造业的条款。
新时期香港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理解为发展占地面积小、附加值高、灵活性强、效率高的大都市制造业,聚焦在生物科学、人工智能等具有基础科研优势的高科技产业,侧重产业链前端的研发、概念测试、中试、原型制造环节,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规模化生产形成错位。同时,香港可积极发展“工业5.0”,帮助中央试点智能制造技术如何以人为本、如何与社会更好融合,这会为香港“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完)
作者简介:
王福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规划部部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长期关注区域发展、产业政策及公司治理等领域。曾主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估、PPP改革评估、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等重大研究任务。主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研究》时,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工作,对大湾区从概念形成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出了直接贡献。曾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重点课题20余项,主持重大横向课题10余项,成果曾获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次。主要出版物有《破产重整中的营业保护机制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PPP全球改革及中国的实践》等。
大湾区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20:31:59
- 2024年12月22日 16:59:15
- 2024年12月21日 10:04:41
- 2024年12月20日 15:23:42
- 2024年12月20日 14:52:25
- 2024年12月19日 14:27:03
- 2024年12月19日 14:09:22
- 2024年12月18日 19:25:35
- 2024年12月18日 15:23:36
- 2024年12月18日 1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