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华北地区的绿色天然屏障
七月的大兴安岭林木葱郁,水草丰沛,经过雨水的洗礼,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22日,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来到素有“绿色香格里拉”、“天然氧吧”等美誉的大兴安岭新林区,一同探求绿色屏障的前世来生。
媒体聚焦西伯利亚红松。
薛登讲述西伯利亚红松。
走进新林区碧洲林场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园内,一股股清香扑面而来。据了解,碧洲林场1992年开始从俄罗斯进行引种育种西伯利亚红松,1995年春开始适应性试验的定植,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948”重点科技项目。2006年12月林场对“西伯利亚红松优良种质资源引进”进行了验收。目前该种子园内共有植株7万余株。
经过20多年的孕育,现在西伯利亚红松均长势良好,已进入速生期。大兴安岭新林区政办主任薛登向记者们介绍,“西伯利亚红松是欧亚大陆寒温性针叶林带著名的成林树种,具有材果产量兼优的特点。西伯利亚红松壮年期在80-90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明显。目前这些红松要10年后进入产果期,松籽在国外每公斤卖到20-30美元。”
碧洲林场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园占地面积50公顷,是新林区将培育种源、科研宣教、生态旅游打造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园区。该项目作为新林区“十二五”规划十大林下经济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人才创业基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及大中专院校的联系,共吸纳项目科技人才11人。
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薛登说,由于近年来,人为破坏等原因,导致我省灾害性天气频发,而大兴安岭生态资源丰富,是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对防风防沙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西伯利亚红松在我国属于渐危物种,仅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北部,分布面积十分狭小,种子不易传播,易受危害,林下天然更新不良,幼苗极少。
为使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地区甚至我国大范围定植成林,去年以来,新林区利用漠大中俄石油管道伴行公路的设计路线与科研林相临这一优势,对原有西伯利亚红松科研林进行改造升级,投资完成道路硬化和林地抚育。这一基地的建设,不仅可改善林区树种单一、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经济价值不高等现状,还能拉动旅游业发展,使更多的人认识西伯利亚红松,为今后生态发展奠定基础。(记者侯巍 孙晓锐 邓博文)
专题:第八届网络媒体龙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