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排队使用祭祀鼎 哈尔滨清明祭扫处处透文明
又是冰城四月天。
清明祭祀,是这个季节最为壮观的全城行动,而其令人心悸的副产品则是飞扬的纸灰、被污染的环境和空气。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清明节前后15天时间,哈尔滨市共有155万人次外出祭扫,祭扫规模为历年之最。
然而,刚刚过去的这个清明节却带给人们与往年不一样的感受——冥纸摊销量减少,鲜花店生意火爆,街头纸灰飞扬减少,冰城持续良好空气……
“不一样”的背后是一场以文明之力革除祭祀旧俗的全民动员。哈尔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发力点,移风易俗,革故鼎新,让“文明过清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更多市民选择鲜花
献鲜花,还是烧冥纸?这是清明节准备为父亲扫墓的市民许先生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最终,许先生选择了一束由黄菊、白菊组成的花束。花束淡雅、清香,一共花了50元。
“擦拭干净墓碑,再摆上鲜花,这种安静、庄重的氛围更适合祭祀。”许先生说,“我不喜欢烧纸带来的环境污染,把祭祀的心情都破坏掉了。”
今年清明节期间,越来越多的冰城市民像许先生这样,告别焚烧冥纸,选择鲜花祭祀。
3月30日、31日两天,是清明节前最后一个双休日,我市进入祭扫高峰期。30日上午,记者来到皇山公墓,这里的停车场爆满,前来祭扫的人群络绎不绝。记者注意到,许多市民没有携带冥纸,而是捧着鲜花前来祭祀。还有一些市民同时带了鲜花和冥纸,但冥纸数量很少。
“我每年清明前都专程来祭祀父母,以前纸牛、纸马、纸别墅都烧过,祭祀品要装满轿车一后备厢,但今年只准备了两刀冥纸和四束鲜花。”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张秦海说,“烧多了污染空气,得珍惜哈尔滨的环境了。这些年常去北京谈生意,烦透了那里的雾霾天。在我看来,让活着的人多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也是对逝者的慰藉。”
一边是冥纸摊销量减少,一边是鲜花店生意火过情人节。在“鲜花”与“冥纸”的选择中,今年我市首次呈现出“鲜花”完胜的局面。
“今年的生意很不好。”在道里区大发市场,几家冥品摊前顾客稀少,门庭冷落。一位张姓摊贩告诉记者,销售额较往年差得很多,今年推出的新产品纸iPhone、纸iPad等“高档祭品”也少人问津。
与冥币摊叫苦形成鲜明对照,清明节期间,我市鲜花店生意出奇地好。道里区一品红鲜花店经理米东告诉记者,自己做鲜花生意好多年了,没见哈尔滨清明节期间花市这么火过,现在他的店每天流水都在一万多元,已经持续一周了。今年清明节的销售额已经超过情人节了。米东说:“现在我对做好生意更有信心了,因为城市越文明进步,鲜花店生意会越好。”
市民排队使用祭祀鼎
4月4日,清明节。
20时,在道里区工程小区门前,一只文明祭祀鼎炉火正红。市民在鼎内焚烧祭品,寄托哀思。
祭祀鼎前,是一支排出了10多人的等候队伍。今年,市民自觉排队使用“祭祀鼎”成为文明一景。
“在街上烧纸,风一起,纸灰飞得到处都是,太脏了。”正在等候的工程小区居民赵女士说,“这两年城市建设得这么漂亮,可不能随意糟蹋。在鼎里烧,显得庄重,又干净,排队也值。”
当晚,记者在我市各主要路口看到,这些地方都安置了祭祀鼎和焚烧桶。许多市民都能自觉排队,在鼎或桶内烧纸,“满街烧”的现象明显减少。
在嵩山路与辽河路交口处,哈工大碧水志愿者协会15名学生做起了文明劝导员,见到有拎烧纸的市民就上前引导。一位正准备当街烧纸的市民被大学生劝导后很不好意思,主动到祭祀鼎前排队等候。
堵不如疏。烧纸祭祀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还不可能马上根除。对此,我市在大力倡导文明祭祀的同时,也努力为传统祭祀找到文明出口,今年大力推广的祭祀鼎和焚烧桶就是其一。
据了解,今年我市共沿街设立了100个祭祀鼎和2000个焚烧桶,数量分别是去年的10倍和20倍。与此同时,近千名志愿者也走上街头,引导市民文明祭祀。
多了“祭祀鼎”,少了“满街烧”。对此,环卫工人最有感慨。“祭祀鼎和焚烧桶的投用让我们的工作量减少了三分之二。”在宣化街和先锋路交口值守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在街上烧纸会留一下个黑圈,清除一个至少要20分钟。今年满街烧纸的现象少多了,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
据环保部门监测,清明节期间,我市空气质量指数多数维持在40-80之间,空气质量良好。
文明与陋习的取舍
不仅仅是“鲜花”压倒“冥纸”、“祭祀鼎”替代“满街烧”,“祭祀革新”,让今年哈尔滨清明节处处透出更文明。
系上“黄丝带”,春风传思念。在南岗区大成街道办事处,居民将写有寄语的“黄丝带”系在社区庭院的树枝上,用来祈福并寄托对故人的哀思;
“清明寄思卡”,寄出思亲情。在中央大街,市民踊跃参加“老街万人寄卡念亲恩”活动,人们领取“清明寄思卡”,写下思亲寄语,投入“天堂信箱”。
在南岗区文化家园社区,由大学生自发建立了“追忆亲人,零碳祭祀”微信群。他们在群里上传自己和已故亲人的照片,讲述曾经的感人故事,目前已吸纳近百人参与。
在香坊区公滨社区,当地社区居民用“往生回忆”的形式,追忆逝去亲人的音容笑貌,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
香坊区进乡街道办事处推出了“放飞思念忆故人”文明祭扫活动,居民把对逝去亲人的问候与思念写在卡片上,挂在气球上,随气球放飞寄托哀思。
道里区爱建街道办事处专门设立开通了“爱建祭祀网”,将祭祀内容挂在网上,组织居民集体进行网上追思……
与传统祭祀活动相比,这些现代的祭祀方式充满着时代气息,以简单、庄重、健康、低碳的形式为市民提供了文明与陋习间的取舍。
哈尔滨的祭祀革新已然起步,收效明显。“我们上街引导文明祭祀,大家都很配合,许多人说,明年不打算烧纸了。”志愿者王丽蕊说,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倡导,让清明祭祀方式更绿色,今后实现“零”碳祭祀。
有选择,才有改变。传统祭祀风俗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中的许多习俗如烧纸等已不适合现代都市文明。但改变传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引导市民摈弃陋习,就要预先提供文明的“接口”,相信市民自己的选择。这一过程,也正是一名文明公民、一座文明城市的成长历程。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在文明与陋习的取舍之间,许多哈尔滨人已作出自己的选择。这样的选择还将越来越多,那就是让文明祭祀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我们需要一个“清爽明媚”的清明节。(记者 姜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