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唐淼:宝墩文化何以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3日 16: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宝墩遗址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定居生活的地点,还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

  1995年,伴随着首座新石器时代古城——宝墩古城的确认,成都平原终于寻找到约4500年前的“文明曙光”。此后,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古城、都江堰芒城古城等7座古城,提出宝墩文化命名,并获得学界广泛认可。至此,人们对成都平原人类活动的认识向前推进约800年。

  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唐淼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深入解读宝墩遗址的发现的重要意义。

  【同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 唐淼

  宝墩古城遗址是我们目前发现,就是长江上游地区龙山时代晚期最大的一个史前城址,也是成都平原第一次人类大规模居住的地方。它的发现至少可以证明在这一时期,成都平原已经有大量的人群生存,并且奠定了整个成都平原农耕文明的一个基础。

  【解说】唐淼表示,宝墩遗址发现之前,长江上游区域的史前文化几乎是一片空白。宝墩遗址的发现让学界意识到成都平原不仅仅有新石器时代文化,还有8座在中华文明筑城时代大背景下形成的史前古城,这片区域是中华文明发端的重要一元。

  【同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 唐淼

  在宝墩遗址发现之前,在宝墩文化被确立之前,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时代其实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我们对于它的内涵也不太清楚,正是因为1995年发现了宝墩遗址,让我们意识到了成都平原有新石器时代的城址,同时又发掘到另外7处的史前城址,联合这多处史前城址的发现,我们提出了宝墩文化的命名,同时它很快获得了学界的认可,让整个学界甚至海内外都认识到了成都平原拥有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同时还有这么多大规模的古城,这些发现和认知把我们成都平原纳入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学说之内。所以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宝墩遗址的发现,没有宝墩文化的确立,整个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上游的文明化进程研究会延后,最终它们的发现将这个区域纳入到了我们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学说之内。

  【解说】唐淼认为,宝墩遗址的发现,为寻找三星堆文化的起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 唐淼

  宝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在年代上前后相继,在分布区域上也大致相同,正是宝墩文化发现的大量的城址和遗址,其实奠定了整个三星堆文明出现的一个人口基础和经济基础。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三星堆文化里面,其实无论是制陶的工艺、石器工艺、城墙修筑,其实它从宝墩文化之中都吸取了相当多的因素。随着近年考古工作的发现,我们在宝墩文化中也发现了大量的象牙器,尤其要提到的是其中一个象牙杖的发现。我们知道三星堆遗址里出土了一个金杖,我们在宝墩文化里面发现了象牙杖,它其实提示我们就是古蜀地区也存在这样一个用杖习俗的传承,包括象牙器使用的传承。

  【解说】唐淼认为,宝墩遗址的发现,加速了长江上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的脚步,正是因为宝墩遗址的发现,宝墩文化的确立,才将成都平原纳入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学说之内。

责任编辑:【吉翔】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