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杨赛:中华古谱诗词如何在海内外“入耳入心”?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7日 19: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近年来,中华古谱诗词正在海内外迎来“复兴”。在民族或西洋乐器的伴奏下,以“古调今声”演唱的中华古谱诗词“意外”地引发了听众跨越时间、地域、民族的热爱与共鸣。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核心,古谱诗词蕴含了怎样的中华文化特质?今天又可如何以“歌”为媒,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为此,“东西问”栏目专访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杨赛,对此进行解读。

  杨赛表示,中华古谱诗词自上古以来,至于清代,传承数千年,虽多经劫难,文脉乐韵却保留到今天。

  【同期】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杨赛

  中国的音乐它的起源可能比文字还要早得多。音乐包括乐舞和乐歌,乐舞的留存的时间比乐歌要早,因为那时候人们还不会说话。乐歌代替乐舞,它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文字获得很好的发明,并且文字要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表达的体系。到周代的时候才能够集大成的用文字可以表达大部分的内容,就是各种情感和各种事物,所以周代开始就用乐歌代替了乐舞。

  【解说】杨赛透露,约有一千余首诗词的曲谱流传至今。演唱古谱诗词好比以工笔描画诗意。工尺谱标明调体,中分句读,左列平仄,右列工尺,非常明确地记载了音高和节奏。而角色、性格、音色、音强、徐疾、虚实及时空则要根据词义来选择,以准确生动地传递内涵,这是极高的音乐艺术。

  【同期】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杨赛

  工尺谱的唱名主要有10个,分别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分别可以唱作do、re、mi、fa、sol、la、si。像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解说】杨赛表示,古谱诗词是中国人文传统的重要载体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期】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杨赛

  像绘画一样,它深深地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诗词它是引领了中国的审美的。蔡元培先生在1927年建立上海音乐学院的时候就讲:一个方面,我们是要引进西方的音乐;另外一方面,我们是整理中国的音乐。那么两个方面合起来就变成现代音乐。

  【解说】杨赛认为,如今古谱诗词要传承和发扬,必须唱普通话,用现代乐器,借助现代传播平台。一是保留古代汉语的平仄,以体现词的切分音,形成断连。由于古今汉语的词义并没有发生变化,普通话更便于行腔润腔。二是由于很难找到古代乐器,我们用现代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来伴奏。

  【同期】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杨赛

  我们2018、2019年10多次应邀到美国、加拿大、泰国、法国进行了表演,表演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那么很多欧美的音乐家,欧美的音乐学院的院长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同行们,带着像欣赏文物一样的来欣赏我们的音乐会,来听我们的讲解。我觉得这样的话,我们的演员自己本身,他(她)也觉得他(她)不仅仅只是在歌唱,他(她)要把一个更中国的东西带到世界去交流。

  樊中华 徐银 康玉湛上海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