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镇馆之宝】王明达:良渚玉琮王何以“玉见千年”?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1日 2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玉器,是良渚文化最杰出的物质成就之一,也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大关键所在。在浙江省博物馆内,发掘自良渚反山王陵的玉琮王被称作“镇馆之宝”,是目前发现的所有玉琮中独一无二的一件,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

  玉琮王有着怎样的“身世”?其在良渚玉器中有何“与众不同”?对中华文明的延续有何意义?中新社“东西问”日前就此专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反山考古队领队王明达。他告诉记者,1986年5月7日,他们进驻到现余杭区长命乡雉山村开始反山发掘。当时他和同事杨楠,几位文保通讯员带着30多位民工在5月8日开始动工,一连20几天发掘的都是东汉时期的砖室墓,直到31日...

  中新社记者:玉琮王当年是如何被发现的,有什么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我记得非常清楚,下午3点左右,天目山打雷了,乌云翻滚,从西边向东边过来了,所以我和我的同事还有一位技工,站在1米6高的隔梁,叫民工赶快把浮土挑干净,塑料薄膜要准备好。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技工叫陈越南,我叫他在90多公分的坑里头往下挖,他突然之间从坑里头爬起来,手里托了一块火柴盒大小的(土块)跑到我隔梁的下面,手递上来,他是绍兴人,他说了一句,王老师,这个是什么?我因为知道是安排他在那里挖,已经是快一米左右的深度了,居然在这下面发现了这样的东西,我脑子里啪的一下子跳出来,我直接从1米6的地方跳到了这个方,然后再跑到12,后来叫12号墓,在一米左右再爬下去一看那个位置。就在他刚才清理出来的地方轻轻的往下清理,清理的话红颜色和白点面积越来越大,清到了大约半个手掌这么大的时候,天不对,雷声隆隆,所以我就把它盖起来。这个时候又还得不放心,天看见雨还没下,所以拿了竹片,我想这是对这个坑的最的东北角,我就拿这个竹签了,拿更硬一点的竹签在坑里头东剔剔西剔剔捅(下去),然后在中部的地方剔下去碰到硬的地方了,然后把那个土因为已经一米左右了,把它轻轻的又剥开之后发现一个圆环状的白白的玉出来了,其实这件器物就是编号为97号的玉琮,这件琮因为是比较高,所以它在土的剔掉一点的时候就露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我心很激动,我就讲多嘟囔了一句逮着了,然后赶快把全部盖好,心里踏实了。这个墓总共出土了单独计647件玉器,琮玉琮有6件,那么这样的话就是所谓玉琮王,就是这里头的其中的一件。

  中新社记者:玉琮王有何“与众不同”?其表面的“神徽”有何寓意?

  硕大、重量(重),雕琢的纹样的完备性,唯一性,所以把这件器物称之为“琮王”。我们的报告上叫它大玉琮,因为从良渚的发现,1936年已经80多年了,江浙沪的考古工作者也好,或者是很早流传出去也好,都没有发现过如此样式的琮,所以后来都叫他“琮王”,也就流传,大家都这么称呼了。

  (它)最关键的就在正面的每个直槽有八个神徽,所以神徽是我提出来的。那么把图像解读的话,就把拐角的图像都能够对应起来,其实我觉得解读很多,我们报告里头我觉得是很简单,这是个戴了个大羽冠的这位神人,张开双臂扶着一只老虎,老虎是蹲在下面,你们看这个图像,脸、帽子、虎头,这个是浅浮雕,两个手和老虎蹲下去的前肢,都是阴客文非常明显的区分,实际上就是一个神人骑在老虎身上。

  中新社记者:良渚出土玉器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有着怎样的意义?

  文明社会的标志是(产生)伟大而无用的艺术品。玉你们千万要记住,它是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物。凡是拥有玉器的墓主人,一定是大大小小的贵族,平民没有资格。那么良渚时候它的器种,你看它的器种琮、璧、钺大件的,三叉形器、冠状器,璜指向(性别),它的功能,箭头、武器都代表了墓主人所拥有的还是权力、等级、身份。我一直讲玉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沈亦山 吴柳静 杭州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