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禁兴,由海禁灭
传说归传说。六横岛在历史上能兴起,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社会的贸易模式。
浙江大学历史系徐明德教授说:“当时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大量国内商品要寻找海外市场。”而明朝政府又严禁海边居民与海外商船进行交易,对外只允许朝贡贸易,即海外诸国与明政府间进行的以朝贡为名的有限制的贸易,又称勘合贸易。但自由贸易是无论如何也禁止不了的,江南发达的手工业以及内地丰富的商品都在寻找着海外更大的市场,而海外商人也对国内精美的商品和高额的利润垂涎三尺,于是就有了私下交易。
六横岛正处于我国海岸线中段,南北集中地,是一个天然避风良港。其交通便利,面朝太平洋,与日本、琉球等非常近,背靠富足的江浙地区,因此选择在这里进行贸易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据考证,最初的贸易有点像自由市场的性质,后来才慢慢形成规模,逐渐在此建立了全球性的贸易中心。宁波等浙闽一带的居民,更是将双屿港作为贸易获利的重要地方,曰:“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罐,率得厚利……三尺童子,亦知双屿为衣食父母。”来自美洲、欧洲、日本的白银、胡椒、檀香、珍珠、皮货等源源不断运到这里,以换取中国丝绸、布匹、瓷器、药材和茶叶等。
然而,这样一个贸易金融大港却始终为明朝政府所不容。由于双屿港的走私贸易完全替代了以前官方的“勘合贸易”,与明朝的海禁政策相悖,随着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及抢劫越货事件的不断发生,嘉靖帝决定用武力剿灭。这座历时23年的海上国际自由贸易市场遂告消失。
可葡萄牙人没有因此消停,他们随即转移至广东海面,1553年以曝晒货物为由,在澳门登陆,开始长期居留下来。澳门,这个国际大都市开始形成了。
古钱币图案现身民宅
16世纪上半叶的双屿港既已名噪一时,但对其确切的地址,过去国内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经过多年的实地勘察考古,史学界渐渐达成共识,双屿港就在舟山群岛的六横一带。
史学家们认为,舟山的双屿港地名早已存在,其地理位置与《筹海图编》、嘉靖《定海县志》里的诸多记载与描述都是吻合的。
如今,站在六横岛的嵩山顶上,四周山峦起伏,远处有翔鸥在海天间隐现。在六横岛与佛渡岛之间,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二个岛礁,相向而立,这就是岛上人所说的“双屿门”,双屿港即由此得名。
89岁的俞品久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六横人,500年前双屿岛的繁华,让他痴迷了整整一辈子。退休后,他把所有的心力都投放在建设六横镇里岙村民俗风物馆上。这个乡间的风物馆相当气派,有6间房间,当年双屿岛遗迹挖出的旧瓷片是这里最宝贵的展品。
老人陪着记者来到双屿港沿岸的涨起港村,在后面的山岙找到了一处用碎石封死的土洞说,“这座坟是多年前村民史兴裕家挖宅基刨到的。尸骨已没有了,随葬品有壶、杯、罐等,形制当地没有,南方沿海地区也从来没有过。”俞老相信,古坟就是证据。山上这样的坟大约有100多座,淹没于茂密的草木之中。当地百姓叫它们“洋人坟”。
双屿港另一侧佛渡岛的一位老人顾锡金回忆,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在小佛渡岛上玩耍时发现了几块石崖,上面有蚯蚓般的文字,很像花体葡文。可惜,当有关部门来调查时,岩石的文字由于风化水蚀没了痕迹。去年北大考古专家到六横岛海滨村落调查时,在西文山村一所民宅墙上意外发现一块异域风格的浮雕石碑,上面图案颇似16世纪葡萄牙古钱币上的浑天仪。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