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发现:王屋山天坛砚发墨保湿数日不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河南非遗发现:王屋山天坛砚发墨保湿数日不干
2010年06月07日 1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郑州6月7日电 (记者 李冰)天坛砚石产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山顶有坛,传说是轩辕黄帝祭天之处,也是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中的第一胜地,“故名天坛”。天坛山驰名天下,因砚石产在天坛峰盘谷泉畔,故名天坛砚,又称盘谷砚。早在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当地民间工艺匠人就开始采石制作,距今约有1200余年历史。

  6日下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现”采访团来到河南济源,目睹了各式各样的天坛砚。据当地某制作天坛砚公司的负责人李先生介绍,天坛砚其砚石质细腻,纹理缜密,具有坚而不脆、柔而不绵的特点,因而发墨保湿,数日不干;运笔流畅,不损毫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为天坛砚题铭云:“仙马有灵,迹在于石。棱而宛中,有点墨迹。文字之祥,君家其昌”,对天坛砚给以很高评价。清代《四库全书》总编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砚谱》中说:“石出盘涡,阅岁孔多。刚不露骨,柔足任磨。此为内介而外和。”对天坛砚更是赞不绝口。

  天坛砚因石赋型,以型定名。有马蹄砚、钟砚、琴砚、龟砚、竹节砚等多种。图案设计以喜庆吉祥、历史典故、风景名胜为题材,因型赋图。如“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喜鹊闹梅”、“海天旭日”、“丹凤朝阳”、“松鹤延年”、“天女散花”、“盘谷全景”等。十多年来,砚厂共生产各种砚1万多方,大都销往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地,成为人们珍藏或馈赠亲友的贵重礼品。

  据悉,目前当地有关部门为使天坛砚的制作技艺继续流传下去,已将天坛砚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