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最在意“身教” 遗憾儿子在家失去早恋机会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郑渊洁最在意“身教” 遗憾儿子在家失去早恋机会 (2)
2010年06月04日 08:0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郑渊洁把对儿子的教育称之为“身教”的杰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对话

  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

  与《童话大王》中的故事相比,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更像是一部童话剧:儿子从小便可对父亲直呼其名,小学毕业后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定制教育”,18岁后自食其力。

  郑渊洁对孩子的教育看起来离经叛道或者不可思议,但,他们成功了。

  讲身教

  做给你的孩子看

  新京报:你从小自己教育儿子,现在觉得和同龄的人相比他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郑渊洁:缺点就是自己在家上学失去了早恋的机会。这个损失挺大的。至于后来他接触女孩对人家都太好了。他在最应该接触的时候没有接触到这东西,我觉得初中对孩子最大的用处就是接触异性,比别的教育还要重要。优势有很多,比如说守信用,还有敬业,这个学校教育也没有。我认识很多大的企业家老要我推荐人才,我把我认识的推荐光了,看重的就是“敬业”。

  新京报:英语、数理化这样的科目你是怎样教孩子的?

  郑渊洁:这些我也给他编了,虽然这些数理化很弱。我当过五年兵,修飞机。我玩命地学,以数理化三门平均分第一的成绩分到部队。英语———郑亚旗现在也是基本上会说,是看外国电影学的,一到关键时字幕就没了,因为他想看这东西,他急啊,一急就会了。

  新京报:你会比较看重学习方法的教育?

  郑渊洁:其实对孩子来说知识真的不重要,关键的是一种方法,等你需要的时候你再学也来得及。掌握方法就相当于所有知识都是你的了。你要是三岁背唐诗,那你就毁了他了。你三岁的时候知道“床前明月光”这首诗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这不需要早知道。

  新京报:你觉得对郑亚旗的教育模式可以完全复制吗?

  郑渊洁:这个不是特意的教育模式。很多家长都这么说,那是你啊,你可以不让你的孩子有学历啊,你有成就啊,将来他大不了就用你的资源嘛。但也不是这样,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什么都别说,我有一句话对家长说的,教育孩子上就“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一句话都别说。

  做慈善

  捐的越多越有幸福感

  新京报:听说以后你的遗产都会捐出去,不会留给儿子?

  郑渊洁:这不是我说的,是郑亚旗说的。汶川大地震也是他让我捐的,他说郑渊洁你这会儿该捐钱了!后来捐了,感觉挺好的。没有觉得少那么多钱,也没有觉得多那么多钱。我觉得捐的越多感觉就越好,写作那么多年也追求幸福,但没追到过,做这个幸福感真的来了。这个感觉是没有做这事的人感觉不出来的。我觉得真正能长寿就是做慈善事业。郑亚旗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就是用我们捐的钱设一个文学奖,奖金特别高,一年评一次,参选条件就是非作协会员,不光是评儿童文学。好作品多了爱看书的人就多了,阅读率高的国家持有财富是成正比的,去年是以色列,他们最爱读书。

  新京报:在孩子小的时候你会有意培养他读书的方向?

  郑渊洁:读书不用培养,你就当他面看就行。很多爸爸妈妈就很想让他们的孩子看书,问我要怎么办。我就说你什么也不用干,你只要当着孩子面看书,孩子马上就看。身教太厉害了,你一定要这样。

  新京报:现在年轻人觉得要孩子会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你是怎么看的?

  郑渊洁:不是这样的。有了这孩子你的开支会增加,会导致你更努力地工作,钱挣得越来越多,钱跟成就是成正比的。你看你生了一个孩子,你就玩命地干事业演示给孩子看,你也功成名就了孩子也大了,是这样其乐无穷的。郑亚旗出生的时候我还是个工人,那时很穷,抱着他坐公共汽车,没人让座,他的专用座位就是售票台。我想,我要让他看着我通过努力把这个家从穷变富,然后我就开始玩命地写作。我在亚旗两岁的时候办了《童话大王》杂志,我写作时他就坐在我桌上看着我写,然后给我编页码。

  说儿子

  他反过来影响我很多事

  新京报:郑亚旗会反过来影响你的一些决定吗?

  郑渊洁:他会反过来影响我很多事。比如写博客啦,人家想动员我开博客,我说不懂我不开,后来就找到他,他就说你开个博客,我第一句话就是说有稿费吗?他说没有。我说我不干。我写的每个字都是有钱的,他就跟我说这东西要是写好了,就相当于你的私人媒体。现在就是我今天写的东西,明天各地的媒体就有转载的了。后来微博也是这样的。他说这个你也可以写,我说这个不可能,这个字太少了没得可写。后来我写了也很上瘾,基本上从写到现在,每天在10条以上。博客每天都是有规划的,就像是办个报纸。很多事情我俩都会互相影响,包括用电脑也是最早我让他用的。

  新京报:可是现在的家长怕孩子有网瘾。

  郑渊洁:一定要孩子有网瘾,这是时代恩赐给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回到清朝去吧。一定要他多上网,多开阔眼界。其实游戏根本比不上生他养他的人给下一盘棋,但是家长不陪他下棋,他只能跟电脑下了。郑亚旗愿意跟我玩啊,所以不会有瘾的。

    本报记者 刘玮 实习生 张娟 摄影/本报记者 郭延冰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