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与反盗墓的博弈:对古墓下定论靠洛阳铲(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盗墓与反盗墓的博弈:对古墓下定论靠洛阳铲(图)(2)
2010年05月19日 09:50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洛阳铲不管对盗墓贼还是对文物工作者而言,都是必备工具。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盗墓人,紧密而不稳定的犯罪团伙

  “你想了解盗墓这行的真实情况,根本不用去看《鬼吹灯》和《盗墓笔记》,那与真正的盗墓团伙的活动,几乎没有关系。”对记者说这番话的,是中原地区的一位文物行家。在邻近洛阳的一座小城的一家小茶馆里,在纸灯笼透出的昏黄灯光下,这位深谙内情的行家为记者缓缓揭开盗墓族的冰山一角。

  “河洛地区的盗墓族,曾经有着明显的家族特征。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过去家族特征非常明显;二是这个特征今天已经渐渐淡去。”

  “过去盗墓也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传统,也就是非一家人不一起盗墓。当然他们也不可能全都是‘父子兵’,但至少是三服以内的近亲。”

  “为什么?因为盗墓不仅有着巨大的风险,还有着巨大的利益,而这巨大的利益更加大了风险。盗墓群体在作案前,风险主要来自外部;而盗墓后,风险却主要来自内部,团伙内部相残并不少见。”非法利益群体内部的结构,在突然出现的巨大财富面前是最不稳定的。

  所以过去盗墓族有个规矩:作案群体通常2~3人一伙,多则4~5人。有人负责挖土,行话叫“起土”;还有人负责到墓室里去寻宝,行话叫“清堂”。“清堂”也有顺序:从上到下。如果尸体未化时,行话叫“热揭”,清堂的人就先在尸体的头上套一根绳索,然后俯下身将绳索往自己脖子上一套,再一仰身,尸身也被带了起来,这时盗墓人就将尸骨身上的衣物和身下的陪葬品掳掠一空。负责清堂的盗墓人在下面清完堂后,拉动连接地面的绳索,让上面的人将自己先拉上去。随后,原来在上面起土的人再下到墓室里,清点一下究竟找到了什么东西,以免清堂的人有猫腻。点好了,再把所有东西都捆好。然后,先把人拉上去,最后把盗墓所得拉出地面。

  这样的流程看似繁复,却完全出自盗墓团伙内部的“提防和监督”机制。如果在盗墓的过程中,先把盗墓所得的宝贝拉上去了,结果清堂的人还没上去,上面的人就往洞里填土了;还有种情况,人拉到一半,上面的人一刀割了绳子,再把寻到的宝物拉了上去。所以后人经常在被盗过的古墓里发现墓道或墓壁上有来历不明的尸骸,有的是因为墓室里的瘴气、缺氧等原因,还有的就是团伙内部的人为加害。

  不能说现在就没有这样失踪的人,这位文物专家说。

  但现在农村一个家庭的人口比过去少了,青壮劳力多外出打工,所以一个作案团伙基本上是一个村镇的人。

  在一般人的眼里,能发现地下的古墓可是个不同寻常的本事。“要发现和确定古墓的遗址,确实是个‘高技术’的活。盗墓的人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长期积累了丰富经验,就如寻找煤矿、金矿的勘探队员一样,能根据山脉的走势发现矿脉;二是文化底蕴相当深厚,通过查典籍、看碑志、访传说的方法,发现未经发现的大墓;三是世代相袭的家族犯罪,爷爷一代就知道哪里有古墓,爷爷一代盗的是金银,父亲一代盗的是玉器或唐三彩,孙子一代盗的是墓中残留的碎器和石刻墓志,什么来钱就盗什么。”

  “这些方法,外行的人就是知道,也几乎学不会。”这位文物专家说,“如果外行都能学会,我就不能对你说了,否则不成教唆了吗?现在的动向是,盗墓贼不敢盗典籍上能查到的大墓,因为国家抓得紧,一被抓就要判重刑。他们喜欢盗无名小墓,抓到了,判得轻;而一旦抓不到,就可以发大财了。”

  这是魔道长期博弈引发的新变化。

  对古墓下定论,得靠洛阳铲说话

  说到盗墓,洛阳铲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洛阳期间,记者暗访了洛阳郊区一家专业生产洛阳铲的作坊。说是“暗访”,不过是没有亮出记者的身份而已。在洛阳买卖洛阳铲,是完全合法的生意:全国的文物部门都要使用洛阳铲啊。

  洛阳铲没有原罪,而且发明者真的非常聪明。在那家作坊里,记者看了洛阳铲的制作过程,它的制作其实很简单。将铁铲加热后,口部打成半圆形。整个铲体口大尾小,渐渐收拢,其好处是一铲下去,土从较宽的口部铲入,到铁铲尾部被压紧,摩擦力大增,不会掉落,使用者可将土直接带上地面。文物工作者也好,盗墓贼也好,一看地下带上来的土是什么年代的,是没有人类活动痕迹的“死土”,还是被人动过的“活土”,就可以知道底下有没有存在古墓的可能。

  今天,遥感技术已经普及,可以用来发现古代墓葬遗址,但真正要下定论时,还是要靠洛阳铲说话。

  正在打铲的工人师傅对记者说:“要买竖铲?(洛阳人叫洛阳铲为“竖铲”)五天后交货。别看这满地的竖铲,都有主了。”

  盗墓也有季节性,青纱帐一起来,盗墓贼就蠢蠢欲动了。探墓的行话叫‘捣坑’。如果盗墓贼看上一块玉米地,4个人一人一铲,间隔2米一个探眼一字排开,一个晚上就可以探完一亩多地。探杆过去用白蜡木一根一根接起来,可以长到十多米,甚至二三十米,现在则用带螺纹的钢管接起来。如果发现下面有“活土”,就会加大探眼密度。他们凭经验能很清晰地发现和确定墓道墓穴的走向,对墓葬的位置和内部结构了如指掌。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