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披露溥仪苏联被俘的5年生活(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建川博物馆披露溥仪苏联被俘的5年生活(图)
2010年03月29日 09:30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从金銮殿上的帝王到阶下囚,再到新中国的普通公民,末代皇帝溥仪的传奇人生,曾被一遍又一遍地诉说、演绎。而其作为伪满皇帝和被俘苏联时期,又是最让人眼花缭乱的两段,其间充斥着真真假假的“宫女回忆”“看守回忆”等文章。

  昨日,建川博物馆又添两件价值不菲的文物,一件是由溥仪的侄子毓嶦记录的“最后一周的伪满皇帝”的日记手稿;一件是弟弟溥杰的亲笔回忆录《在苏联的五年》。馆长樊建川认为,这两件文物对溥仪生活的揭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肯定能评上国家一级文物”。

  意外惊喜

  收藏家手里高价收来两手稿

  “这次北京之行,太有价值了。”昨晚10时许,刚下飞机的樊建川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虽然花了不少钱,但却买到了描写溥仪的手稿“最后一周的伪满皇帝”和《在苏联的五年》两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樊建川说,“最后一周的伪满皇帝”和《在苏联的五年》是此行的意外惊喜,都是从北京收藏家手里高价购买到的。据了解,这两本手稿的原藏家是在20多年前偶然得到的,估计现在因为年事已高,需要找一个恰当的人选托付这重要之物;也不排除是需要资金周转,而樊建川恰好两者兼备。樊建川表示,此次花了高价钱,但价值也相当高,不久将呈于博物馆供游客参观。

  天府早报记者 侯林利

  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毓嶦,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子,恭亲王溥伟的儿子,1923年11月出生于大连,1939年在伪满洲国承袭“恭亲王”。毓嶦14岁进入伪满洲国皇宫,此后的20年,一直生活在溥仪的身边,亲眼目睹了伪满洲国的崩溃。

  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满族,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弟。

  -手稿揭秘一

  从皇帝到阶下囚的一周

  这一天,日本人都无精打采……上午,吉冈说日本天皇已经宣布停战了。溥仪一听,马上跪地向东边“磕”,并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日本垮台了,他这个傀儡也没用了,他怕日本人害他灭口,于是便来个“批颊请罪”的表演。吉冈随即拿出一份“退位诏书”,叫溥仪签署。

  毓嶦的 “最后一周的伪满皇帝”1945年8月8日

  “手稿有不少修改的痕迹,但绝对是当时的真实记录。”樊建川介绍,毓嶦的“最后一周的伪满皇帝”,从1945年8月8日写起,一直到8月17日,用日记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当年“满洲帝国”崩溃时,伪皇帝及其日本主子的狼狈相,全稿1.2万字。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这使“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10天后,他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抛下“皇后”婉容、“福贵人”李玉琴及其他家眷,乘小型飞机飞到沈阳,准备换乘大型飞机逃亡日本。但溥仪万万没有想到,苏军早已占领沈阳机场,当他走出机舱时,便成了苏军的俘虏。

  -手稿揭秘二

  被俘苏联时期生活舒适

  膳食上,每日四餐,早餐有面包和各种点心、咖啡、茶等;午餐至少两菜一汤;下午三四点钟还要开一餐,叫“午茶”;晚餐常吃西餐,有牛舌、牛尾、果酒、点心等。

  溥杰《在苏联的五年》

  另一部手稿,溥杰写的《在苏联的五年》,记录作者本人和溥仪被苏军俘虏后,在苏联看守所生活的5年经历,5万字左右。“尽管已沦为阶下囚,但溥仪却一直都端着‘皇上’的架子,生活也相当舒适。”樊建川说,手稿上记载,当时首先收置他的是莫罗科夫卡收容所,还专门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宴会,苏方对待溥仪一行就像对待疗养者一样。而当时苏联的经济相当困难,百姓的生活水平十分低。

  收容所除了为溥仪准备单间,还专门安装了有线广播,播放音乐和俄语新闻等节目。闲暇时间,溥仪等人不需要劳动,可以散步,可以在山上、山下、河边、树林随便走走,活动范围比溥仪当“满洲国皇帝”时都大。更有甚者,当苏方知道溥仪会弹钢琴,还将一架钢琴搬到了他的住处。

  1945年10月,溥仪等人被送往伯力红河子看守所,那里的条件虽比不比莫罗科夫卡,但也相当舒适。后来,溥仪又被转入第45特殊战俘收容所,苏方对他的优待依然如故。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