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高凤翰:两度洗冤 残人左笔书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扬州八怪”高凤翰:两度洗冤 残人左笔书 (3)
2010年03月24日 12:55 来源:大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凤翰的绘画作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潦倒晚年,老友为乐

  1741 年夏天,58岁的高凤翰结束了在南方长达十多年流离转徙的生活,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乡胶州。归来后的高凤翰又老又病,生活极为困苦。1746年,胶州一带连年灾荒,他只能靠典当衣物田产、出卖文物字画为生,没有宣纸,用糊伞的毛头纸和纺织品包装纸代替,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勤奋创作,笔不停挥,刀不停运,口不停诵。

  在高凤翰返乡的同时,好友郑板桥也被派到范县、潍县做县官,尤其是郑板桥到潍县以后,与高凤翰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据郑文光老人介绍,在这前后,高凤翰送给郑板桥一方名叫“映碧”的砚台,又给郑板桥刻了一方“七品官耳”的印章。这方印章还引出了一段故事,说是郑板桥在潍县审了一个案子,这案子原告是一个讼棍,专门诬告人,在审问时第一句话就是:“大老爷,小人冤枉啊!”郑板桥一看就知是假,便拿出高凤翰给自己刻的那方 “七品官耳”的印章给原告看,并说:“我郑某凭着一个大进士才做个七品官,我的冤枉跟谁说?”原告一看不妙,连忙说“小人不冤枉!小人不冤枉!”屁滚尿流地跑了。

  1748年,郑板桥以视察灾情为由,从潍县赶到胶州三里河村来看望高凤翰。这时高凤翰的病已经十分严重,平生收藏的字画、文物也已几乎卖光,房子倒的倒、卖的卖,只剩下破烂不堪的三间竹西亭了。郑板桥从自己的俸银中挪出12两给了高凤翰,这让高凤翰非常感激,他把手头珍藏的他与王蓍合作的书画长卷题头跋尾送给了郑板桥,跋尾写道:“邻县远来二百里,清俸分颁十二金。更识临风脱手处,前时不尽故人心。”从此两人再未见面。

  第二年,高凤翰在饥寒贫病中走完了自己充满苦难又闪烁着艺术光芒的一生,葬于胶州南关东辛置村北岭,郑板桥亲自为他题写了墓碑“高南阜先生墓”六个大字。高凤翰一生除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外,还作诗 3000 多首,散文几百万字,《高凤翰诗集》被收入四库全书;他收藏、制作汉印5000多方;藏砚千余方,并挑选出165方精品,自己题写砚铭,自己雕刻,并拓出砚图,仿照《史记》的体例作表、书、本纪、世家、列传,汇集成《砚史》四大册。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卞雨洁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