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委员:建立中国读书节 倡领全民读书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聂震宁委员:建立中国读书节 倡领全民读书风
2010年03月08日 08: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大厅,镌刻有张元济先生的一句名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国家都是一件好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读书有助于修身齐家,甚至治国平天下;从国家层面来说,读书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

  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与我国古人的爱书、写书、读书、刻书、藏书活动密切相关。钱穆在《国史大纲》开卷之语中写道:“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举其特点有三。一者‘悠久’。从黄帝传说以来约得四千六百余年。从《古竹书纪年》载夏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年。二者‘无间断’。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自鲁隐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详。”五千年中华文明得以绵绵不绝、继继绳绳、长存于天地之间,离不开祖先孜孜不倦的著书与读书活动。

  但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国民阅读正面临一场危机。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的背景下,我国国民阅读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国民阅读率不升反降、连年下滑。第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全民阅读率仅为52.45%,比1999年的60.4%下降了7.95个百分点。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人均图书消费1.7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出版社有2000多家,而中国却只有500多家;只有6000万人口的法国,2006年的图书销售量近5亿册。我国13亿人口,销售图书却只有60多亿册。

  我国的国民读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人均阅读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如果剔除为应试教育而必需的教育、教辅类图书的阅读,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远远高于成年人。而18周岁以下正是学校教育所覆盖的年龄段。第二,阅读习惯发生显著变化,由持续、深入的阅读逐渐向即兴、浅层的阅读发展,出现对文化知识“快餐式消费”的现象。第三,国民的读书现状与内心的实际需要产生越来越大的差距。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不到四成的国民(38.6%)对自己的阅读状况表示满意,超过六成(61.2%)的国民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另外,有65.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少或很少。可见,推进全民阅读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和迫切的现实需要。

  对于如何提倡和培养读书风气,全球范围的多个国家或组织都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从效果上看,设立读书节是一个不错的举措。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确定对世界范围内的读者都有广泛的号召力。

  但是,中国能不能在世界读书日之外再设立一个自己的读书节呢?我请教了不少政协委员,大家几乎是一口同声地持赞成态度。大家一致认为可以以法定节日的形式,宣传、推动、深化读书活动。考虑到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读书节的日期应当根植于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特色,我进一步在提案中提出,将9月28日(孔子诞辰日)确定为“全国读书节”,希望借助孔子这一家喻户晓、享誉全球的中国文化代表人物的形象,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唤醒3000年来国民读书的热情,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真诚地期盼着中国的“全国读书节”的诞生,如同期待着一个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

  全国政协委员 聂震宁

  (作者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