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丰富的徽文化遗存,我们不仅要严格保护,更要在科学保护基础上造福人民。”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代表从传承徽州文化、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改善民计民生的角度阐述了文化遗存保护的科学发展观。
黄山市是徽文化遗存的核心地区,境内拥有世界遗产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最重要、最直观的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的徽派古村落、古民居。这些文化遗存不仅是徽州文化的“活化石”,而且具有极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价值,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
“保护和传承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肩负的神圣责任。”王福宏介绍,为最大限度地还原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和独具魅力的文化价值,再现古村落、古民居的“形”与“神”,黄山市在反复筛选、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基础上,于2009年形成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方案,决定用五年时间对101个古村落、1065幢古民居采取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为了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黄山市提出并重点落实了“由偏重于单纯保护向科学保护、有序利用并重转变”、“由零星分散向整体规划、系统推进转变”等在内的“六个转变”。
“科学保护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王福宏介绍,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启动仅3个月就投入资金9.1亿元,编制完成22个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对18个古村落进行了整治开发和保护利用。王福宏告诉记者,“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传承好徽州文化的‘精、气、神’,让徽文化在科学保护中造福人民”已经成为黄山文化保护的基本准则。
王福宏代表 安徽黄山市委书记
(本报记者 李陈续采写)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