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吴歆)“戏曲是中国对国外的一个‘大名片’,在全球来说都是一张非常响亮的‘名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剧协副主席许荷英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对这张“名片”的忧虑:“当前地方戏曲文化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资金不足,尖子人才流失,就没法传承下去。”
许荷英称,中国的戏曲文化不光是京剧,每个地域都有其文化特点,地方戏曲就是各地的“名片”,就像一提起河南就会想到豫剧,山西的晋剧,陕西的秦腔,河北的河北梆子,都是当地的“名片”。
资料显示,中国历史上有戏曲394个,1949年统计的时候还有360个,1982年统计的时候下降到317个,2004年统计时只有260个,60年间损失了134种戏剧,占到总量的35%。
许荷英表示,网络时代的舞台多元化,打开电视、网络什么都能看见,很多人就不会再走进剧场,这也是对戏曲的一个冲击,冲击力还相当大。“再不保护,戏曲就只能消失了”。
许荷英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力度,在资金、政策上倾斜, “让文化传承者坚守自己的阵地,才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她建议,把戏曲传承与网络结合起来,排一些观赏性、娱乐性较强的戏剧,吸引网络上的青少年群体来关注传统文化。
许荷英是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也是河北梆子剧种的领军人物,曾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曾说:“我爱河北梆子,我要把我的一生都献给这高亢动人的旋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