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作家、前47社成员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Hans Magnus Enzensberger)上周在哥本哈根大学获得了著名的索宁奖(Sonningprisen),并获奖金100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25万元)。“舒适的左派”索宁奖在欧洲非常有名,它创办于1950年,以丹麦作家卡尔·约翰·索宁(1879-1937)命名,每两年颁奖一次,意在表彰为欧洲文化做出杰出贡献者,欧洲各大学集体提名候选人,哥本哈根大学主持颁奖。往届得主包括温斯顿·丘吉尔、瓦斯拉夫·哈韦尔、伯特兰·罗素、汉娜·阿伦特、西蒙娜·德波伏瓦、于尔根·哈贝马斯、劳伦斯·奥利弗、英格玛·伯格曼、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达里奥·福和君特·格拉斯等人。
哥大认为,80岁的恩岑斯贝格尔“在文学、散文和新闻写作领域留下了可观足迹”。
恩岑斯贝格尔生于1929年11月11日,在纽伦堡长大,纳粹常在此城举办全党大会,战后亦在此接受盟军公审,故恩岑斯贝格尔自小目睹了第三帝国的兴亡。
他为美军做译员,在德法两国学习哲学与文学,后加入先锋文学团体“47社”,写诗、随笔、小说、剧本、报告文学,亦从事文学翻译,很快建立文名,自1963年获毕希纳奖起,大奖不断,先后得到过伯尔奖、雷马克奖、海涅奖和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等国内外多个著名文学奖项。
1965年至1975年间,恩岑斯贝格尔主编文学杂志《教材》(Kursbuch),成为1968年学生运动中引人注目的人物,其杂志影响巨大,极受青年革命分子的追捧。然而恩岑斯贝格尔最终决定与激进政治活动划清界限,只动嘴不动手,要文斗不要武斗,并自称为“舒适的左派”。他的敢言持续到晚年,2003年,他公开为联军入侵伊拉克辩护,并将萨达姆·侯赛因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德国的毁灭之路
恩岑斯贝格尔著述颇丰,已被译成40余种语言,除多本诗集外,还包括政治随笔集《哈瓦那调查》(1970)、《与马克思和恩格斯谈话》(1970)、《噢,欧洲!》(1987),小说《数学魔鬼》(1997)、《你在哪儿,罗伯特?》(1998)。
2008年,他出版了半历史、半小说的传记文学《哈默施泰因或老顽固》(Hammerstein oderder Eigensinn),英译本《哈默施泰因的沉默》出版于2009年12月。书中细述暗反希特勒的库尔特·冯·哈默施泰因将军的人生,此公乃希特勒夺权前的德军最高将领,平素寡言,从军营回家,不是到书房独处,便是在卧室播种,与太太繁育子女甚众。他连续密谋行刺元首不成,终在1943年4月希特勒下手清除他之前死于癌症,四个女儿中有三人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在他死后,情急之下竟用步枪朝他的保险柜射击,以图窃走其中秘密文件;而在施陶芬贝格伯爵1944年7月弹袭希特勒未果后,哈默施泰因的两个儿子亦因涉案而遭盖世太保追捕。
故事够精彩,但恩岑斯贝格尔绝非流行小说家,只重曲折离奇,而是一心要从中认清德国走向大灾殃的必然之路。哈默施泰因深知,只有军队能阻止纳粹,但包括他在内的德军高级将领最终无所作为。
“现在我又能顺利入睡了,因为我知道,如果需要,我可以命令部队向纳粹们开枪。”1932年,哈默施泰因写道。然而,希特勒一朝大权在握,将军们亦放下军人的荣誉感,转而为新主人效命。究其原因,一在于贵族精英阶层对反犹运动发自内心的同情,二在于(如一个苏联特工在报告中准确所言)“资产阶级被一种普遍的无力感、宿命论和等等再看的态度所统治”。苏联特工看得明白,而老同志们又何尝不是高瞻远瞩,只是他们沉默的太久,行动的太迟,终令国家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恩岑斯贝格尔虚构了一场对哈默施泰因的死后采访,让他开口赞扬孩子们在他死后全意反抗的英勇行为。虚构部分并未引起历史学家的不满,反令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大为喜欢,称《哈默施泰因或老顽固》“融考证、报道和想像于一身……令人不忍释手”。
记者康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