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曹操家族DNA征集 夏侯男性Y染色体稳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曹操家族DNA征集 夏侯男性Y染色体稳定
2010年01月22日 09:22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曹姓来源多样,两千年来又有大量过继、入赘等行为影响其父系结构,如何把现代曹姓人群与曹操联系起来?”“疑似曹操遗骨如何与现代曹姓男子的Y染色体联系起来证真,而不仅仅证伪?”“发掘出的疑似曹操遗骨是否已被现代人的DNA污染,如何检验?”……本报昨天第七版刊登的报道《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子的Y染色体——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墓真伪》,引起了全国各地读者和媒体的关注,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为此,记者再次请教有关专家释疑。

  比对夏侯姓男性Y染色体可缩小范围

  虽然曹姓来源多样,但是曹操的原姓夏侯的来源则相对简单,通过比对可以缩小范围,而且曹操家族作为当时的皇族,虽然后来被司马氏灭族,但还是留下大量旁支后代,Y染色体可以相对稳定地得以继承。这是有关遗传学专家的看法。

  据介绍,现在全国的曹姓人群的确来源多样,甚至包含一些改姓曹的少数民族。这一点在已有样本库中已经有所反映:中原、西北、东北三个地区曹姓的Y染色体完全不同。中原地区的曹姓,主要来源于春秋时期山东西部曹国的后裔,以及和曹操一样由夏侯姓改为曹姓的后裔。而西北部的曹姓,主要是唐代来自中亚昭武九姓曹国的移民,所以遗传结构极其多样。另外,许多少数民族也改姓了曹,比如东北地区蒙古族的朝鲁图特氏有改姓曹的,而现在甘肃和四川的氐人也有很多姓曹。

  专家说,要确定曹操的Y染色体类型,关键在于区别曹操后代和春秋时期曹国后代的Y染色体。由于曹操的父系来源于夏侯,而两千年时间不可能引起Y染色体的类型变化,所以现在夏侯姓人群的主要类型,应该与曹操的后代是一致的。夏侯姓的来源比较简单,主要是春秋时期杞国的后代。只要找到现代中原曹姓中与夏侯姓一致的类型,经过统计检验,就基本可以确定曹操应有的类型。复旦大学人类学实验室表示,他们在向全国征集曹姓男子Y染色体的同时,还将同时征集夏侯姓男性Y染色体。

  至于不少网友和读者质疑入赘和过继是否会对检测带来影响,有关专家认为,Y染色体是严格的父系遗传,过继、入赘等行为确实会改变后代的父系结构,但是由于这些行为在中国家族传承方式中毕竟处于次要地位,很难影响整个姓氏家族的总体遗传结构,当后代足够多的时候,其影响就更小了。曹操家族作为皇族,虽然直系后代被灭族,但是整个曹氏和夏侯氏家族留下了大量的后代,保证了其Y染色体的稳定继承。

  否定曹墓比肯定曹墓更容易

  针对不少读者质疑的“比较Y染色体类型,只能证伪,如何证真”这一问题,专家认为,否定曹操的墓地确实比肯定曹操的墓地更容易,但是由于每个姓氏家族都有其独特的Y染色体标记,因此如果确定疑似曹墓属于曹操家族,那么目前疑似曹墓被确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据介绍,根据检测的方法,在确定了现代夏侯姓与曹姓基本Y染色体类型的前提下,如果疑似曹操遗骸不是该类型,就基本能够否定他的曹操身份。但是如果该遗骸中得到的Y染色体类型的确与预计吻合,那么可以证实其为曹操家族的男性。

  之所以能够这么肯定,那是因为Y染色体有六千万对碱基,其中有上万个碱基在东亚人群中有差异。中国的姓氏总数只有两三千个,每一个姓氏家族都可能有其独特的Y染色体标记。所以曹操和夏侯家族的Y染色体类型出现在非该家族墓葬中的概率几乎为零,更何况考古证据与遗传证据如果吻合,几乎不可能是出于巧合。

  不过专家也表示,遗传证据只能证实或者否定该遗骸是否属于曹操和夏侯家族,在没有曹操三代以内直系亲属作参照的情况下,不能确定其确实为曹操。但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其他证据,确定这一墓地属于该家族,已经把曹操的可能性提到了极高的程度。

  现有技术已能排除现代人DNA干扰的担忧

  有人担心,发掘出的疑似曹操遗骨已被现代人的DNA污染。对此,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已经能够对两万年内的骨骼DNA进行分析研究,而复旦大学的实验室也曾经研究过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骨Y染色体,因此从技术上说,三国时期样本的DNA检测应该可以做到。

  据介绍,复旦大学人类学实验室有非常先进的古代DNA分析室,能够按照国际同行标准达到非常高的隔离和净化水平。古代的样本送来以后,在专门的净化空间内用试剂清洗掉表面的DNA和其他杂质,而后在合适的部位打一个细小的孔眼,从骨骼内部掏出一部分未经外界污染的骨粉进行分析,排除了前期挖掘中造成的污染。分析过程中实验人员穿着防护服,人体绝对不与样本接触,实验室的空气也在不断地过滤,确保了后期分析中样本不被污染。所以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是可以保证的。

  本报记者 姜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