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6日电(蒲波) 15日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迅在北京大学做“曹操墓”讲座时谈到,考古结论出错是可以纠正的,对曹操墓的期望不能太高,因为出土的文字资料实在太少。
讲座一开始,王迅教授就谈到要给学生讲一个“无剪辑版”的“曹操墓”。从河南省文物局“确认曹操墓”的消息报出以后,“窦尔顽”(王迅)就坚持在北大未名BBS点评“曹操墓”的相关证据和新闻报道。日前,王迅与其他考古专家赴电视台参与“曹操墓真伪”论辩,但是“考古专家的分析”在播出版的节目中被剪辑掉许多,以至于反方的质疑更加引起观众的注意。
在此次北大“曹操墓”的专场讲座中,王迅教授论证了“安阳西高穴大墓是曹操墓”这一结论的可靠性,也很幽默地谈到新闻报道中关注的安徽、河北“争曹操”的问题。他说,有人说考古学是冷门,我觉得不冷。曹操墓就是例子,谁都想插句话,考古学家讲的话,外行也来质疑。关心是好事,但是给考古学界也造成了更多的无奈。大家为什么不质疑秦始皇陵?很奇怪。
对于外界普及关心的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女性遗骨的身份问题,王迅表示,这对于学术来说,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学术研究不关心哪个是大老婆,哪个是小老婆。不过,王迅指出,人骨鉴定还是有一定的可靠性,不会把30多岁的人的骨头判断成60多岁的。他解释到,一般来说,越大的墓,遗骸保存越不好。比方如,贵族棺椁大,空气多,遗骸保存就不如直接夯土葬的平民,容易腐化掉。另外,“老朽”也就是“老了就朽”。去世老人的骨头在同等条件下不会有年轻人的骨头保存好。
在互动环节,有不少学生问到“曹操盗墓”“曹操墓被盗”“曹操墓中石牌字迹”等问题。王迅讲到,曹操设立摸金校尉,这也不是正史记载的,是陈琳写给袁绍的檄文中讲到的。曹操墓虽然“不封不树”,但处于高地,一看还是很明显,而且至少曹魏时期是不会被盗的。在汉代,有生前造墓的,但没有生前刻碑文等的,死后下葬时间有限,可能着急石牌刻字就会潦草,所以不能以“石牌字迹潦草”来质疑“曹操墓”。
当学生把“考古学家”和“盗墓贼”关联在一起时,王迅很幽默地说,考古做调查,公安有意见“到处立杆方便盗墓贼”。他讲到,《文物法》能限制考古人员的行动,却很难限制盗墓贼。盗墓现在是智能化、武装化,一条龙服务,盗掘非常严重。学生继续问“墓里没有防盗措施吗”,王迅说:“墓里肯定有毒气,因为有朱砂。一般古代墓葬的防盗措施就是积石积沙。至于弓箭类,即使有,也保存不到现在。”
有法律系学生问到,目前“确认曹操墓”有何价值?结论如果出错,考古学有没有纠错机制?王迅回答说,考古结论出错,也是可以纠正的。另外,他一直认为对曹操墓的期望不能太高,因为出土的文字资料实在太少。安阳“曹操墓”虽然引起公众的巨大兴趣,但是从学术的角度讲,对于正史的补充意义不如考古发现其他大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