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安阳墓中曹操身份的真假非DNA鉴定莫属了,只有DNA才是铁证,也才能平息各方质疑。不过,反对DNA鉴定的声音也不在少数,不妨一一分析。
一说是曹植遗骨下落不明,“辨骨认亲”已不可能。鉴定曹操难道只有曹植的尸骨才能形成比对吗?曹操有无数后代,曹氏家族更有无数后人,曹氏家族还有无数宗族墓群,从他们那里提取DNA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有关方面能不能下决心来做鉴定。
另一说是,从遗骨内部提取DNA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如果让专业人员来提取DNA尤其是线粒体DNA,不仅比提取(细胞)核DNA容易,而且对遗骨并不一定能造成太大损害。反之,不利用DNA鉴定安阳墓中遗骨,而让学界和整个社会陷于无休无止的争论,就像过去的“周老虎”一样,这才是最大的损失。两害相权取其轻,DNA鉴定是最好的选择。
反对鉴定还有一说,即在考古领域利用DNA鉴定亲缘和个体尚不成熟。国内目前尚未广泛采取DNA鉴定文物的手段,主要是用推论的方法,结合考古证据、文献来确认考古发现,文献、墓志铭也很能说明问题。问题是,现在的文献、墓志铭和器物等引起了极大争议,当然只能用相对而言算是铁证的DNA鉴定了,而且这种鉴定也并非不能用。其一,可利用父系遗传来鉴定安阳墓中的遗骨。男性性染色体Y如同常染色体一样,有很多各种类型的遗传多态性标记,其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就是一大类。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已经鉴定了无数的亲子关系和个体,在历史和考古领域也确认了很多亲缘关系,如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兄弟关系,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后代的鉴定,以及公元5世纪古爱尔兰国王奈尔(Niall)后代的鉴定。
其二,可以利用母系遗传来鉴定安阳墓中的骸骨。母系遗传是指通过线粒体DNA来鉴定亲缘关系,这种遗传物质只在一个家族中的女性中遗传。人类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外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有16569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的序列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通过对线粒体DNA的序列分析可以检测出这些差异,从而帮助进行亲缘鉴定和个体识别。
目前普遍认为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母系直系亲属间线粒体DNA序列完全一致。也有实验数据表明,四代之内所有母系亲属的线粒体DNA序列相同,因为线粒体是单倍性的,无双倍性的染色体交换,两代人间的变异少,准确率高,因此可以通过女儿鉴定母亲、外祖母,或通过母亲鉴定儿子、女儿、外孙女和曾外孙女等。既然安徽亳州有曹操宗族墓,其中不乏女性遗骸,当然需要确定这些女性与曹操的关系。
另外,利用线粒体DNA做鉴定的优势还在于,DNA为闭环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降解性。在(细胞)核DNA已经降解的情况下,仍能在很多陈旧、腐败和降解的遗骸中检出线粒体DNA,比核DNA更容易获得。
现在,剩下的问题是,安阳墓中的男性头盖骨中能否提取出DNA,无论是核DNA还是线粒体DNA,以及是否可以挖掘曹操家族的墓群以提取DNA。(张田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