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非考古学者质疑基本没价值 造假不太可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非考古学者质疑基本没价值 造假不太可能
2010年01月01日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得到考古确认,图为从中出土的刻铭“魏武王”石牌。专家表示,该石牌对确认墓主人身份起到关键作用。 中新社发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月1日电  “安阳发现曹操墓”引发各界关注,尽管考古专家多次表示证据可信,外界仍有质疑声音。针对其他专业学者的质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梅田从考古专业角度撰文,对曹操“薄葬”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解读。

  李梅田在文章中表示,尽管此次安阳“曹操墓”遭很多人质疑,但质疑者都不是考古专业的学者,他们的质疑基本没有提出任何有价值的意见,言论不足为信。李梅田从现有证据判断,深信这就是寻觅多年的曹操墓葬。

  在李梅田看来,由于“薄葬”的原因,以往基本没有发现明确的三国统治阶层墓葬,山东发现的曹植墓非常简陋,不能代表三国时期最高级别的埋葬。所以,曹操墓的确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古发现。曹操墓的确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古发现。考古工作是一项非常客观、严肃的工作,也是人文学科里最重视实物证据的学科,它的具体操作程序和研究方法非常独特,也是非常科学的。这一点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能否最终确认曹操墓,还需要亲自参与发掘的考古工作者发表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田野考古工作有着非常严格的操作程序,判断有无被盗,何时被盗,迹象是非常容易判断的,要想造假也是不太可能的。不了解考古就来凭空指责、怀疑一切,那不是学者应有的素质。

  李梅田文章中,还从专业角度对曹操曹丕父子“薄葬”、以及此次发现的文字石牌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本网摘选文章内容如下。

  一、关于“薄葬”

  曹操曹丕父子二人一直力主“薄葬”,都在自己的临终遗言里有明确的规定,如曹丕《终制》:“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与珠玉,无施珠襦玉匣……”。名义上当然是效法尧舜,实际上因当时经济极度凋敝所致,加上曹操父子目睹甚至亲自参与了汉末诸侯王陵墓的盗掘。所以一再留下薄葬的遗言,也有害怕自己的墓葬被盗的担忧。无论如何,从现在的考古材料看,曹操父子倡导的“薄葬”是真正得到了施行的,不但在曹魏时期如此,蜀吴也是如此,不但三国如此,此后的两晋、十六国北朝也是如此。“薄葬”的现象在北朝时期有所改观,但到隋唐时期才出现新一轮的“厚葬”。

  所谓“薄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其一,地面建筑尽可能减少,如秦汉盛行的高大封土或因山为陵,庞大的陵园、神道、寝殿、树木,甚至封土等等都被禁止了,目的的是地面上尽量不留痕迹,不禁让人想起曹操对盗墓的担忧。秦汉流行的墓碑到这时也趋于消失了,渐渐演变为埋在墓室内的墓志,这似乎也说明墓志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从地面向地下转移”。既然地面上已经了无标记,那么今天的考古工作当然就难以发现这个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了。其二,作为贵族和官吏的墓葬,既然地面尽可能简化,为了表现其身份的特殊和适应一定的礼仪制度,那就只好在地下下功夫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下墓室尽管墓室数量不如汉代那么多(基本上只有前后二室或只有一个单室),但在建筑结构上和内部装饰上都比较精致。其三,关于随葬品。这座墓葬历史上多次被盗,原有器物数量和种类不清楚了,但中国历代的墓葬都是“十墓九空”,考古工作者见到的一些“劫余”随葬品中,也总会发现一些金属珠玉类物品,而此墓这类物品也极少。这再次说明曹魏墓是“薄葬”的结果。

  二、关于文字石牌

  这类文字石牌在性质上可能与汉代盛行的“遣册”相同,即随葬品的清单,不过以往所见遣册多为竹木作成,此墓用石块作成是否表明了曹操墓的一些特殊性呢?这些作为随葬品清单的石牌子背后原来可能是放有实物的,但金属器(如挌虎大戟、矛)等被盗了,其它的一些有机物(如竹簪、漆唾壶、漆枕)等可能腐朽不见了。当然,也可能这些器物牌背后本来就没有放置任何东西,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象征物。

  网上发表的石牌(我觉得叫作“器物铭牌”更合适)像素太低,目前所识大约有下面这些: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魏武王”之铭当是此墓认定为曹操墓的关键证据之一。“常所用”可能相当于“尝所用”,即魏武帝生前所用之物,这些兵器的出土与曹操戎马一生非常符合的。慰项石即“枕”,除了有医疗之用外,可能也是贵族身份的一种象征,但被叫作慰项石比较特殊。)

  渠枕一

  □水枕一

  (枕在古代是一种医疗用器,也是贵族车上、床榻之上的重要摆设,三国时期有诸葛亮作“鸡鸣枕”之说,曹植见甄氏之玉镂金带枕而睹物思情,而作“感甄赋”。)

  竹簪五十枚

  漆唾壶

  (为贵族日常所用之物,可以承痰、也可以承泪。贵族出游时,有专人持唾壶)

  刀尺一具

  (刀尺本为裁缝工具,后来象征执政事,“刀尺谓执政事也”)

  长命绛复衫

  樗蒲扑一

  源自印度的一种游戏,类似于西洋双陆棋。这种游戏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而在《葛洪(284-363)传》之后变得非常盛行。《葛洪传》的作者为了强调葛洪的清心寡欲,说他竟然不知道围棋盘上有多少道,也不知道樗蒲的齿名(投掷骰子即齿)。

  胡粉二斤

  (《魏书》载,胡粉出自“龟兹”(今新疆库车拜城一带),后来用于涂面或在涂在宫殿墙壁上,如后赵石虎以胡粉和椒涂壁,曰“椒房”。又《后汉书·李杜传》“行在殡路,众人皆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首弄姿”)

  黄豆三升

  三、魏武王的临终遗言

  “自制送终,衣服内箧,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曰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珰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见晋志、宋志)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