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关方面宣布“曹操墓在安阳”的结论,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著名鉴宝专家马未都提出了质疑。对此,安阳曹操墓项目考古领队潘伟斌表示,不愿就质疑回应,因为袁、马二人不是考古专业人士。(12月29日《新京报》)
有意思的是,质疑方和被质疑方都将双方推到了“炒作”的嫌疑中。这一番口水仗剑拔弩张,多数情况下,质疑的正当性和炒作无关。即便是质疑者们的考古专业知识不够火候,但从“曹操墓”的出炉情况来看,真伪确实有待考究。据报道,在安阳发现曹操高陵,电视上10时播出的新闻是“疑似发现魏武大帝墓”,时隔两小时,在未提供新证据的情况下,12时新闻便成了“确认发现曹操墓”。
关于“曹操墓”的发掘,目前只是阶段性成果,初步确认的结果完全没必要热炒。在这个阶段,其实完全可以用“可能”“基本”等有回旋余地的判断来展示成果,急匆匆地用“确认”等字眼,一旦真正认定的结论与此有所差池时,难免会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地步。
尽管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一再表示,“曹操墓”不会用作商业开发,也不允许进行任何商业活动,但“曹操墓”的匆匆认定还是让公众感觉到,它的社会效应远远大于学术效应。“曹操墓”被发掘后,大众媒体热切关注,当地文物考古部门展示他们的考古成就,对于学界的质疑他们不是虚心请教而是竭力反驳,为何对自己的考古成绩如此肯定?
利益牵绊下,学术界的浮躁已为公众诟病已久。考古本是一项严肃且“耐得住寂寞”的事业。所以说,发掘“曹操墓”其实也在挖掘学术的品格。
陈方 (职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