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安阳“重见天日”的曹操墓,旋即有沦为“七十二疑冢”之一的可能。饶是质疑者也是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也许“水平还不够火候”、“不是搞考古的”(曹操墓发掘主持人潘伟斌语),但被质疑者若想取信于民,正确的态度显然应该回答而并非鄙夷这些质疑。
终于发现了曹操墓,虽然里面什么也没有,就几块马未都先生认为可能还是假的写着“魏武王”字样的石牌之类,如果确凿,其文化意义仍然不可低估。安阳这个墓“可以是”曹操墓,但是倘若人家挑战说“这是许褚的墓地”,真的要看“搞考古”的人“拿什么反驳”;反驳不了或者反驳乏力,就可能“这个真不是”了。读书时跟考古专业沾一点边儿、但即便现在水平显然也更不够火候的笔者,对这样匆忙给出结论的事听闻得多了,不免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提点儿参考性意见。
前两年流行过考古发掘现场直播,因为饱受诟病而渐渐偃旗息鼓了。为什么诟病?就是刚挖到什么东西,马上对着镜头洋洋洒洒来一套,匆忙兼且武断。除此之外,动辄宣称把中华文明提前了多少年的“××文化”,也已经见识了几个,可惜有的闹了国际笑话;没闹到那个地步的,也都成了过眼云烟。以所谓名人墓而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早几年南京“发现”了秦桧墓。什么东西都没有,根据形制就敢那么定论;偏偏后来墓里又找到了女性头盖骨,怎么办呢?但人家有本事话题一转, 说可能是秦桧小妾的墓。总之,横竖都要和“名人”挂上钩。如果可以把这种做法归结为闹剧的话,则地上的这类事情这些年因为屡见不鲜而见怪不怪,为了争抢一个历史文化名人,各个地方不是早就到了短兵相接的白热化程度?现在轮到地下了,应该说自然而然。
在“曹操墓”发现的当晚,央视报道之余还做了个专题,题目居然叫做“魏武帝曹操”。然曹操生前可曾称帝?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退位,魏文帝曹丕取而代之。在刘协与曹丕之间,几时夹着个叫做曹操的魏武帝?凡事大抵一旦匆忙,就容易忘乎所以;然忘乎所以事小,误导观众事大。
曹操可能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才被“改邪归正”的吧,我不确定。从前,曹操的形象在舞台上属于“白脸”范畴,奸人。代表性的骂作当推宋人愈应符的诗句:“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骂的也是曹操墓,后人誉之为“诗之斧钺”,骂得痛快。古人以所谓“ 正统”的观点衡量曹操,自然横竖看他不顺眼。感觉上,对曹操的“翻案”还是立得住脚的,不像现在若干学者的那些依据片言只字的惊人“发现”,全然没谱。听听,商纣王原来不是暴君,司马相如原来是个流氓……
因此,安阳的这个墓是不是曹操的其实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国的文化人以及从事文化的人的信誉。在社会诚信极度缺失的今天,他们就不要火上浇油,凑些无聊的热闹了。
潮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