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品背后的大演变:从红烧肉到猎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小物品背后的大演变:从红烧肉到猎隼
2009年09月24日 13:16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小物品背后的大演变

  出国,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早已不是望尘莫及。步入宽敞明亮的候机大厅,回国的提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馈赠亲友的礼物……谁又能想到,现代的候机大厅,还有那些五花八门的物品,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演变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从“大篷车”到现代航站楼

  曾在北京机场工作的老海关高文兆告诉记者,1953年他第一次在旅检查验,是在一个活动的木板房中完成的。用铁架搭起的圆顶木板房很像是印度电影《大篷车》中的那个大篷车,只是没有轱辘。由于机场到市区交通不便,每一两周关员们才能回到城里的家中住一天。

  在首都机场海关工作了30年的韩凤祥谈起1978年刚工作时的情况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和边防、民航两个单位在一个小候机楼里办公,可属于海关旅检现场的地方不过十平方米!”

  韩凤祥说起的小候机楼是1958年才建成的,其标志着北京首都机场的正式启用。当时候机楼总面积才一万多平方米,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仅为240人。1980年,一号航站楼落成,几万平方米的候机楼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壮观的建筑之一。如今,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已成为北京迎接国内外宾客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说起首都机场海关旅检现场这几十年的变化,老韩只用了四个字“翻天覆地”。

  从红烧肉到猎隼

  回国人员的行李总是最先透露出外部世界的最新信息。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物资奇缺,华侨和港澳同胞回乡的时候,面粉、大米、衣料什么都带,甚至有的港客带着刚煮好的红烧肉从罗湖海关过关。高文兆回忆说,50年代海关查验最多的是钢笔,因为那时钢笔属于必须要申报的物品。

  “当时从澳门通关的旅客,会见内地亲属,粮食和副食品免税3公斤、征税5公斤;探望边民,免税只有两公斤、征税限于3公斤。”拱北海关的郭蕾还清楚地记得30年前她刚上班时海关对旅客的验放标准。当时粮食和副食品以及日用品是进境人员经常携带的。

  而今,我们几乎每天都看到这样的新闻出现在《中国海关互联网站》上:深圳海关查获旅客违规携带浪琴表八块,价值76.8万元;北京海关从一旅客的行李箱中查获象牙手镯等276件象牙制品;宁波海关缴获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猎隼30只……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进境携带“红烧肉”早已成为历史。然而国内外差价的暴利驱使走私者置国法于不顾,走私与反走私的较量从未停止。

  从改锥到全能科技装备

  1978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首都机场海关关员韩凤祥刚放下查验用的改锥,拿起海关查验台上的算盘,劈劈啪啪地算了起来。13个税目、6个税级,税率从20%到200%不等。算好了税费,给旅客办好了手续,韩凤祥才长舒了一口气。

  上世纪70年代,算盘是海关人员最基本的计税工具,而改锥、钳子和撬棍,则是海关旅检现场必备的查验工具。

  改革开放以前,海关查验基本上依靠手工操作,普遍开箱检查,口岸前经常人山人海。当时在罗湖口岸还听到过这样的俏皮话:“深圳深圳,一过关心就震”。

  上世纪80年代,海关从国外购进了当时先进的X光行李检查机,大大地提高了行李查验效率和查获率;90年代,国产神盾8090型X光行李检查机、小型X光行李检查机成为旅检现场的基本配置。针对进出境旅客不断增长、走私手法不断翻新的严峻形势,在行李、邮递监管现场海关还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配置了安全检测门、毒品检测分析仪、音像制品审查设备等,这些高科技装备延伸了监管时空,增强了旅检现场查验、打私的综合能力和威慑力。

  海关旅检、行邮方面所监管的物品都是些小东西。随着这些小东西的演变,海关已形成了风险管理、常规监管、机动查验、技术监控的“四位一体”监管模式,通关效率和行政执法效能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蔡岩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