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家徐松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民族学家徐松石
2009年07月28日 15:39 来源:南国早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38年徐松石在广西进行田野调查时拍摄的壮族妇女。
20世纪70年代徐松石在泰国考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籍贯广西容县后定居美国的徐松石(1900~1999年),是世界公认的研究东亚及东南亚的权威历史学家、民族学家。

  民族学研究硕果累累

  要介绍徐松石的学术成就,先介绍他研究出的几个成果:

  过去北方人称南方人为“南蛮”,西南人为“西南蛮”,蛮者野蛮也。但徐松石考证出:未简化的“蠻”字,原来只有上半部,不读野蛮的蛮,而读“氓、文、闽、蒙、孟”等音,《说文解字》一书中说,“蠻”字上半部,中间“从言”,表明南方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两边“从纟”,表明南方人发明种桑养蚕纺丝。“蠻”字的上半部,这个南方人自我称谓的字,有文明的意思。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帝的妻子——嫘母就属“西南蛮”,她发明了养蚕和缫丝。今天,繁体字“蠻”的上半部的读音“蒙”、“文”仍被粤语使用,广东和广西说粤语的人,仍称自己的小孩子为“细文仔”、“细蒙仔”,但决不是指“小蛮子”,“蠻”字加上个虫字底,那是以后的事。但虫字底也没有贬义,如治水英雄大禹的禹,中间就有个虫字。可见史上称南方人为“南蛮”,实在冤枉!恰恰相反,古代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华南、西南地区,居住的是对中华文明有过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

  古代壮人中有一支骆越人,强盛时建立了都城。骆越的都城被徐松石考证出来,就在现今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和贵港市之间。

  “壮古佬”原义不是“喜欢撞突”、“好冲动”的贬义称呼,徐松石考证出“壮古佬”原义为“珠江流域的人”。古代西南有“牂柯郡”,还有一条“牂柯江”,从贵州那边流下,经广西流至广东入海。“牂柯”读音近乎“壮古”。南方叫成年人为“佬”(如南宁人叫南宁佬),牂柯江流域的人叫“牂柯佬”。人家叫你“壮古佬”,原义应为:你是(或你祖先是)珠江流域的主人。至于后来将“牂柯”解读作“壮古”、“性喜撞突”,那实是误解或不尊重人家。

  古代华南有苍梧郡,汉代时其范围包括今天广东沿西江的西部、广西的东北部;清代时其范围包括广东肇庆、德庆、罗定,广西的梧州、平乐、桂林等州府,还包括湖南部分地区。而尧舜时代华南有苍梧国,《史记》载舜帝南巡时就死于苍梧国。这地方的少数民族称“苍梧娆”——与“壮古佬”发音一样。因此“壮古佬”的正确解释没有贬义,而是指古代南方“苍梧国”、“苍梧郡”的土著和“珠江流域的主人”。

  两广的粤语中,溶进了许多壮族语音、语法,许多美味的粤菜中,有壮族的吃法和菜谱。

  粤语大部分语音来自中原的汉族古汉语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吸收了壮族语言(特别是接近自然的语音)和语法。如粤语叫虾(包括公母),一律叫“虾公”,因壮语叫虾为“公”;叫青蛙为蛤乸,蛤乃蛙义,而壮语田中蛙的田,读那,田蛙叫蛤那,又把那写为乸,叫蛤乸。用汉语读就误认为田蛙全是母的了。又如粤语学壮语叫隔夜饭菜的糟气为“臭收”。粤语学了壮语的倒装语法,叫酸萝卜为萝卜酸,叫羹匙为匙羹,叫公鸡为鸡公,叫牯牛为牛牯,叫七妹为妹七,生鱼片叫鱼生。

  徐松石过了80岁后,还研究出:美洲土著印弟安人的祖先,大部分来自中国,美洲的古老石刻书法,与中国的甲骨文、金文极为相似;印弟安人的洪水故事、民俗都与中国相似……中国中央电视台于是根据徐松石的论述,1995年到美洲拍摄了专题片。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好像几朵浪花,徐松石丰厚的历史著作更像浩翰的大海。

  深入调查不辞八千里云和月

  徐松石出生于1900年11月,成年后曾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所以徐松石是一个牧师。他爱好研究历史,后来去美国就读于田纳西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徐松石多次深入我国西南、华南民族地区考察。1927年,他深入桂北,1938年到西南地区,一边布道,一边对少数民族进行调查。从桂北、湘西、黔中、桂西、桂中到老家容县,行程数千里。1940年后还到桂黔滇交界处,约用半年作深入的社会学调查。后来,他更跑遍东南亚各国仔细调查。

  1938年徐松石的第一本历史著作《粤江流域人民史》在上海出版。其时,他在上海三所不同的大学当教授。1946年,他又出版了《泰族壮族粤族考》,1947年还获民国教育部的“学术著作奖”。1952年至1956年,他还在上海,但不再从事教育工作。在家5年,他写出了《东南亚民族的中国血缘》、《台湾土著考》、《岭南铜鼓研究》、《日韩通古斯民族的渊源》。

  1957年后,徐松石定居香港,《东南亚民族的中国血缘》、《粤江流域人民史》和《泰族壮族粤族考》在香港出版。上世纪60年代又出版《日本民族的渊源》。此外,他还撰写了许多学术著作,如《匈奴蒙古民族考》等十几种著述在东南亚研究所的刊物发表。

  1975年,徐松石在香港退休,移民美国三藩市。到他的《华人发现美洲考》出版时,他已85岁了。接着,他又出版了《禹迹华踪·美洲怀古》。

  徐松石的学术著作,先在香港出版,后来,台湾那边也争着出版。台湾作家李敖看了历史,考证出自己是“蚩尤的后代”,于是写了一首诗,末句是“我以我血荐蚩尤”。李敖说:“拜读徐松石先生的《粤江流域人民史》,才知道这种热血。徐松石可以说是第一个用考古、史地、文化、民俗、人类、语言学等方法来考察民族历史的人,不读徐松石的书,就不懂炎黄子孙的含义。”

  原自治区副主席张声震与广西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铮教授筹备出版了徐松石的大部分著作的合集。2005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徐松石民族学文集》。是年,还在南宁由广西社科院与广西民族大学联合举办了徐松石民族学学术研讨会。

  博学多才心怀祖国

  笔者的祖母是徐松石的堂姐,所以了解徐的家庭:徐松石的父亲徐玉其,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同盟会;其伯父徐玉黉,在留日时参加同盟会,还被任命为同盟会广西分会副会长。兄弟俩一起到香港、新加坡宣传革命。革命成功,徐玉黉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后不愿为官解甲归田。兄弟合办乡学——长河中心小学,对穷人子弟不收学费,还赠书、簿、笔;发动村民修水利,让家乡不再受旱。出生在这样环境中的徐松石,自小爱我中华。“五四”运动时,他在上海,担任“五四”运动上海小组长、学生会书记。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国华东水灾,他还在美国以牧师的身份,号召人们为中国赈灾募捐。

  徐松石“革命家庭”的背景,使他受孙中山“五族共和”的影响,对少数民族敬重;他是历史学家,吸收儒家民本思想和李世民对少数民族“爱之如一”的精髓;他是基督教牧师,对该教的“众生平等”领会很深;他在美国留学,了解林肯解放黑奴的外延。所以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著作中,对过去一些史书写少数民族族名加个反犬旁“犭”,十分反感,他的著作中,率先将反犬旁改为人字旁。他的历史著作从头至尾都用证据证明南方少数民族的伟大、勤劳善良、聪明,对中华民族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并分析:作为客家人的自己,身上也有壮族的血统,对此引以为豪。

  徐松石还是语言学家。他精通壮语,马来语、泰语、日语、台湾语、英语……比如说,他拿最常用的马来语单词250个,能发现与壮语相通的有26个,与苗瑶语相通的有44个,与江浙语相通的有3个,与日本语相通的有9个……他研究粤语,我们学他对粤语的十个声调的区分方法,只需几分钟就能学会。

  徐松石十分博学,对中国几百种历史古籍和国外的历史资料,了如指掌,他还融会贯通,严谨而科学,但他并不迷信某些定论。他发明了一种研究历史的新方法,“在长期的历史研究中,运用地名学与语言学、历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分析华南及东南亚大量原生态地名和次生地名,从中概括出若干地名模式,构画了历史文献失载的民族迁移历史画图,揭示了这一地域各个时期的民族分布和各民族关系,为民族学做出了贡献”。学习徐松石这种方法,华南不少历史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徐松石还是优秀的诗人,每本历史著作前后,几乎都附有他怀念祖国的诗。现摘一首:

  牂柯江水碧沉沉,

  百粤沧桑成古今。

  红豆有词添客梦,

  绿萝留曲绕归心。

  伏波蟾鼓鸣山郡,

  合浦鲛珠泣海涔。

  云物不殊人事改,

  雄风犹是峒溪深。

  - 何浩深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