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季老最后的微笑 称其“国之魂魄”毫不为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朱军:季老最后的微笑 称其“国之魂魄”毫不为过
2009年07月13日 16:22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7月12日,北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排队前来悼念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南大厅季羡林先生灵堂当天开始接受季老生前友好、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吊唁。7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中新社发 郑雄增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季老留在《艺术人生》最后的微笑

  和往常一样,早晨我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同事的一个电话一下子让我震住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了!”我僵坐在电脑前,迟迟没有回过神来。随后我慌忙拿起电话向同事求证此事,同事的回答让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季先生真的走了。

  去年在教师节特别节目的前期策划中,大师的板块从开始就被定为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季先生的身体一直欠佳,长期在301医院调养,季先生能否接受我们的采访,却又使我们心里难免有些惴惴。但季老得知我们节目的主题和目的之后,他欣然答应了,这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和感动。

  走进病房时,季先生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等着我们,一如以前所有文章中提及的那般安详。我们送上荷花,先生很明显有一点激动。听到我们事先录制的学生们的声音祝福时,先生满意地点头,一面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动情。时至今日,这个微笑还时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但遗憾的是,这也是我见到季先生的最后一个微笑了。

  季先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学者,一个对文化有着独特贡献的世纪老人,他生活朴素、思想质朴,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我语不惊人,貌不压众,普普通通,不修边幅,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学校的老工人。”就是这样一个老人,说其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毫不为过。

  我们曾经几次走进季老在301的病房,和老人握手的时候觉得那是一双瘦骨嶙峋但充满力量的手,饱含着一种朴素的诚意,想想他的功德和学养,采访是有压力的,但是眼前的季老就是一个朴素亲和的老人。老人的话很慢,也不多,乍一听似乎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是细细品味却有一番新的味道。记得在2006年底,我们采访季老,请他为年轻人留言,他想想说:“要进步,要高兴。”只言片语,一生的感悟。最近,我也在北大进修艺术学硕士,当我在未名湖畔散步的时候,时常想起在北大流传甚广的故事,季老是一个在篮球场悄悄为入学新生看管行李的老人,是一个骑着自行车在北大出行的老者。我想,那应该就是北大一道最独特的风景,也是人生的一段佳话。

  我时常想起季老的那些话: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用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生无常,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季老的人生是完美的,不仅仅是因为98岁的高龄已是人生难得,而是,我相信,季老在他的学问中一定看过人生最绚烂的风景,感悟过人生稀有的真谛。

  季老匆忙地离开,让我们静静地目送。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