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季羡林(2002年)。 中新社发 赖祖铭 摄
2002年6月17日,《大公报》在北京举行活动纪念创刊一百周年,季羡林、周南、经叔平、何鲁丽等出席纪念活动。季羡林教授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中新社发 满会乔 摄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于今晨在北京301医院病逝。在北京大学发布该消息后,季羡林之子季承也证实:季老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8时50分左右,在北京301医院西院2号楼因突发心脏病辞世。
2003年2月21日,季羡林先生开始在解放军301医院住院,至今已有6年有余。期间,他曾笑言要活到150岁。去年10月发生的“藏画被盗”事件后,他阔别十三年的独生子季承也来医院陪伴他,让他享受到天伦之乐。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透露,季羡林最后两个月过得很幸福,一直有儿子陪在他身边。
季承表示,“我每天都去看望父亲,他每次见到我都很高兴,脸上笑呵呵的。昨天我去看他的时候,他的状况还不错,还坐在床上写毛笔字。今天早上,他突发了心脏病,我很快赶到了医院,当时他已经昏迷,医生没有抢救过来。”季承还告诉记者,自己的姐姐已经过世,因此父亲去世的时候只有自己唯一一个亲人。
目前,北京大学已成立治丧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季承表示,目前正在季老病房收拾遗物,季老的追悼会将由北京大学统一安排,今天不会有其他安排。北京301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季老于301医院住院期间一直住在西院,中午12时许,已由一辆专车转移到东院太平间。赶赴而至家属在告别室内进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工作人员表示,医院将不再进行专门的告别仪式。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仁珪认为,“季老的过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季老是目前中国难得的几位国学大师之一,像季老这样有着很高深的学术造诣的老师越来越少了。季老的去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生命的结束,更是一个学术时代的结束。
季羡林的作品
著作书目: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论文集)1957,人民
《<罗摩衍那>初探》(理论)1979,外国文学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
《季羡林选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学研究社
《朗润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艺
《季羡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著作: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