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康桥”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徐志摩的“康桥”
2009年07月09日 15:34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徐志摩的“康桥”

  □英子

  许多人以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指的是一座特定的桥。

  事实上,剑桥(Cambridge)是坐落在一个距离伦敦不到100公里的小镇,因为有一条剑河(康河)从镇中穿流而过,河上有许多的桥梁,这个小镇因此得名。具有800年历史的剑桥大学位于剑桥镇,是一个由35所学院组成的联合体,各学院由于成立的历史背景不同而风格各异,各学院独立建制,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而剑桥大学只负责考试和学位的颁发。剑桥(Cambridge)因翻译的不同,也称康桥。

  剑河两岸一边是一栋栋爬满青藤的石壁校舍和尖阁林立的古老教堂,一边是垂柳依依,青葱翠绿的大片草坪。连接东、西两岸的是一座座或精美别致、或妙趣横生的“康桥”。最著名的“康桥”当属王后学院的“数学桥”,也叫作“牛顿桥”。这是一座古老的木桥,相传牛顿采用数学和力学的方法设计并建造了这座没有一颗钉子的桥。牛顿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做到的事学生也能够做到。因此,他们把这座桥拆了,可是怎么也不能恢复原状,最后不得不用钉子重新将木桥架好。这个故事如同三一学院校门外草坪上那棵牛顿万有引力的“苹果树”一样,其实是不真实的,它只是一个象征。

  要寻找徐志摩的“康桥”,国王学院是不得不去的地方。1921年4、5月间至1922年8月,在英国学者、作家狄更生的帮助下,徐志摩取得了在国王学院随意选科听课的特别生资格。在剑桥一年多的日子里,是徐志摩人生最快乐的时期,也是开启他诗人的灵性,唤醒他天性中诗人气质的一次洗礼。他曾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28年,当徐志摩再次重返剑桥,故地重游时,他感慨万千,在回国的途中写下了轻柔奇丽、委婉惆怅而洒脱的《再别康桥》。

  2008年7月,在徐志摩写下《再别康桥》整整80周年之际,国王学院认为他的学子,中国的著名诗人徐志摩诗中“河畔的金柳”抒写的正是学院“国王桥”边上的柳树,因此在国王桥畔,柳树近旁的草坪上安放了徐志摩诗碑。碑文上刻着《再别康桥》一诗开头和结尾各两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著名的国王学院教堂外的方庭大草坪前,就能看到克莱尔学院的“三孔石桥”,也是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到被“魔术似的摄住”的“三环洞桥”。

  圣·约翰学院后庭的剑河上有一座著名的“叹息桥”,因其造型与威尼斯的叹息桥相似而得名。这座“叹息桥”也有人认为就是徐志摩的康桥,其依据是: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新发现了徐志摩写给泰戈尔的一封信的底稿。在信中,徐志摩提起了他在剑桥的生活时说,他每天要从国王学院走到圣·约翰学院,在叹息桥上叹息事态纷争,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惆怅和对林徽音的不舍情缘。

  剑河上共有20多座桥,徐志摩再别的是这些给予他爱、自由和美的洗礼的康桥,再别的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绝唱。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