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珍贵书信流入旧货市场 家属称要彻查(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季羡林珍贵书信流入旧货市场 家属称要彻查(图)
2009年02月13日 05:05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为季承辨认季羡林笔迹。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天,青年画家荣宏君向本报透露,他近日在石景山北方旧货市场购得国学大师季羡林的部分出版合同和近百封书信,包括红学家周汝昌,诗人臧克家,学者汤一介、袁行霈、吴组缃、饶宗颐等人写给季老的书信。经季老独子季承先生确认,其中批注和签名确系季老笔迹。季承对此非常震惊,表示将彻底追查此事,或将求助警方。

  在旧货市场里发现珍贵信件

  荣宏君是名人书信的收藏爱好者。他说,这些书信来自石景山的北方旧货市场。那里的一个摊贩告诉他,购得一批信件和文件,其中有一封信是周汝昌写给季羡林的。

  “我一看惊呆了,其中不仅有周汝昌写给季羡林的,还有臧克家、吴组缃等很多名家的信。可惜这个摊贩只认识周汝昌。”荣宏君以几千元的价格购得旧纸堆,包括书信和季老近年签署的出版合同、委托书等。

  荣宏君说,季羡林是他景仰的国学大师,之所以花钱收藏,是为了防止这些信件流散,“如果季老需要,我会全部归还”。

  臧克家生前亲笔信令人感慨

  这些信件多为文化界名流写给季老的。

  已故诗人臧克家于2001年3月5日写给季羡林的信中说:“看了《文艺报》上的你的照片,美哉,美哉。今天,《文艺报》取去一张我的照片,不及你的……我用脑过度,犯轻度晕眩病,正苦!身体总情况:还平稳。你,我,共写祝歌活到——120岁,希望:非虚言也。”

  周汝昌老先生由于眼疾,写字困难,但为了表示尊重,在他给季老写的两封信,都是先执笔写一遍,可能是怕笔迹不清,再用电脑誊写打印出来。

  此外,还有多封书信或是有人为季老祝寿而写,或是有人求季老作序,更多的则是全国各地的读者的来信,在一封来自四川省图书馆、名为田宜超的读者于1985年写来的信中,季老针对该读者的疑问在书信正文旁做了多处批注。

  曾委托张艺谋改编作品

  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旧纸堆中,有好几份季羡林在2006年与多家出版单位签署的出版合同,包括作家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海关出版社等。

  其中还有一张委托书。2005年,季老委托张艺谋、钱文忠等人,将他翻译的印度古典梵文诗剧《沙恭达罗》汉语本改编成舞台剧目。

  诗剧《沙恭达罗》描述的是一位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美好而曲折的爱情故事,是古印度梵文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和世界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之一。1956年,季羡林根据梵文原版翻译的《沙恭达罗》出版。

  据记者了解,在这些签署的合同中,大部分的图书尚未面市,出版合同仍在有效期,目前《沙恭达罗》的改编没有消息。

  家属要追查流失物品

  昨晚,季羡林之子季承先生看了部分信件和合同。“别人的来信我不了解也不敢说,这合同上的签名和标注一看就是我父亲的笔迹,错不了。”季承逐一辨认后非常肯定地说。

  他说,父亲的这些书信很珍贵,阅读这些书信,至少可以知晓他与诸多文化名流的交往,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父亲的书信一直由北京大学相关部门管理,最近正在办交割手续,但书信等文件目前还没有交到我手上。”

  季承表示,季老的书信文件一直管理混乱,现在流出去的那些信件估计是从父亲位于蓝旗营的住所里,或者朗润园的住房里流出来的,“父亲的藏品没有专门的名录,书信的流失是一个重要的线索,顺着这个线索,或许还能找回其他流失出去的东西”。图为季承辨认季羡林笔迹。

  本报记者周民摄

【编辑:张庆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