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几乎所有的中国青年都看了一本书,《中国可以说不》让很多人热血沸腾。
如今,中国海军的护航舰队已平静驶过马六甲海峡,去保护中国的商船不受海盗的骚扰。这个国家已经足够自信,在当今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不仅在对自己负责,也在对全世界负责。
1996年的夏天北京持续着高温天气,比北京天气更热的是一本名叫《中国可以说不》的书,这本由几个文学青年“鼓捣”出来的作品被视为那一年中国最响亮的声音。当年创刊的《新周刊》首期封面是一张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照片,标题就是“《中国可以说不》震动西方世界”。
宋强、张藏藏、乔边、古清生……这些名字今日对大众而言已经太过陌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中国可以说不》在当时创下300万册销量的神话,“中国可以说不”成为当年大街小巷热血青年谈论最多的词句。
这本书或许是30年来在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一本中国图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位官员当时说,20年来,从未有过一本书像《中国可以说不》这样,引起海外舆论如此强烈的关注,并产生如此轰动的新闻效果。
这些书的作者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但不要以为12年前那些粗糙的呐喊就很幼稚。当我们今日回看依然会惊讶,《中国可以说不》的代后记中这些写着,“不出十年,最多十五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必然要出大问题。是不是1929—1933年那种经济大危机,现在还看不准,但是,出大问题是必然的。”当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在作者1996年发出的“不出十年,最多十五年”预言中来临。
大家觉得挺开心、挺带劲的,用四川话来说,叫挺提气的。实际上这本书谁写可能起的作用都一样,谈不上谁的文笔更好的问题,换了别人同样会造成这样的影响。”
——《中国可以说不》作者之一宋强
-诗人“记仇”
拒绝母校校长吃饭邀请
《中国可以说不》的第一署名人是宋强,但这本书的策划人却是张小波,也就是第二署名人张藏藏。作为诗人的张小波解释他当初使用笔名的原因时说:“我觉得这本书跟我的诗歌和小说是两个向度的东西。”
留着寸头、穿着考究,说话不紧不慢,这是记者对张小波的基本印象,他是出版策划圈中赫赫有名的“四波”之一,其他“三波”分别为策划推出《上海宝贝》的安波舜,策划推出《诛仙》《明朝那些事儿》的沈浩波和出版过王朔、韩寒等人作品的路金波。张小波是其中最为低调的一位,大家近年熟知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求医不如求己》《山楂树之恋》都出自他的策划,但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张小波的解释是,“我总认为这个行业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我们的生存状态很脆弱,不敢高调。”谨慎的他这次破例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采用的是笔谈——记者把问题通过邮件给他,他书面回答之后再发给记者。
张小波16岁就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他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他与其他三人推出《城市诗人》四人合集,当时卖了好几万册,他们也被命名为“城市诗人”。张小波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江苏镇江文联,但只待了半年,张小波就辞掉了工作回到上海和诗友混在一起,在上世纪80年代,对待另类和叛逆比今天严苛得多,张小波和他的朋友也遭到“打击”,“去年华东师大的校长请我吃饭的时候,我回答他的是:我从不接受来自官方的宴请。对于我的那所大学,我已剔骨还肉,不存在任何情谊和血缘上的关系了。”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