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述“岭南三大家”之首屈大均的诗意表达

分享到:

专家讲述“岭南三大家”之首屈大均的诗意表达

2024年12月13日 1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网广州12月13日电 (孙秋霞 梁智强)由广州市文联指导,广州市文艺报刊社主办的“最诗意广州”——岭南诗韵分享会第二讲13日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举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以“屈大均的情感世界与诗意表达”为主题,解读了屈大均传奇精彩的一生,并探究这位诗人对于岭南文化的贡献。

图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广州市文联供图

  屈大均是清初诗坛的翘楚,也是岭南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位列“岭南三大家”之首。明崇祯三年(1630年),屈大均出生于广州番禺,广州被清军攻占后,为了避祸,清顺治七年(1650年),屈大均选择了“逃禅”,到番禺海云寺出家为僧。

  “他选择‘逃禅’只是权宜之计,而非真正皈依佛门。他的内心仍是儒家底色,而且满怀救亡之志。”董上德说。

  顺治十三年(1656年),为了寻找流放东北的抗清志士函可和尚,屈大均走出广东,开始了为期三十余年的北上云游生活。董上德表示,古代很多广东人其实不太愿意出省,而屈大均却是例外。“植根岭南,心系中华,这是屈大均的文化自觉,也是他生命张力的又一体现。”

  北上云游期间,屈大均遍访名胜古迹,交朋结友,写下了大量诗词,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董上德认为,从屈大均踏过的足迹和留存的诗句里,不难看出他内心深处的血性,还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屈大均不仅以诗文追念故国,更亲身投入战斗中。他少时拜南明抗清民族英雄陈邦彦为师,既读经书,也随老师历练沙场,还与陈邦彦之子陈恭尹切磋学问。出家为僧期间,他仍坚持攻读兵书。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他又赶赴广西投入吴三桂军中。后因对吴三桂失望,加之复明无望,心灰意冷的屈大均辞去军职,回到家乡广东。

  对于屈大均的从军经历,董上德认为,这是屈大均人格与文格浑然一体的体现,在天崩地解的世态之下尤为难得。“这一文一武之间的张力,也是屈大均人格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强不息、上下求索、爱国爱乡、血性充盈,是屈大均的精神写照。”董上德介绍,屈大均学养深厚、著作等身,代表作有《广东新语》《广东文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等,具有高超的文学才能,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他的诗文以屈原为楷模,效法诗圣杜甫,诗风雄直,开辟出独树一帜的‘翁山诗派’。”

  据主办方介绍,为进一步扩大屈大均的文化影响力,广州人民艺术中心计划于明年1月举办“屈大均诗词”全国书法作品展,汇聚全国各地书法家创作的艺术精品,充分挖掘屈大均的历史文化价值。

  “广州打造‘诗词之都’不仅要深植岭南文化沃土,更要传承先贤们的精神特质,续写更多优秀诗篇。”董上德说。(完)

【编辑:李岩】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