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90后”导演逐梦话剧舞台 用艺术讲好家乡故事
中新网嘉兴12月12日电(胡丰盛)拼手速“抢戏”、约搭子“团剧”、为一部戏奔赴一座城……如今,年轻人开启“特种兵”模式,不仅是为了旅游,也有可能是为了看话剧。
浙江嘉兴桐乡的“90后”导演吕安迪,与话剧的渊源已经持续十多年,不仅在当地创办了剧社,还在不断产出原创话剧,“如果没有乌镇戏剧节,我可能不会开始戏剧生涯。”他说。
2013年,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开幕,正读高三的吕安迪不停地刷戏剧节的新闻、找视频。“就像上瘾一样,就想进入戏剧世界。”吕安迪说。
源于兴趣,吕安迪考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表演专业,开始踏进戏剧行业的大门,“第四届乌镇戏剧节的时候,我立了一个目标——成为一名演员,参加乌镇戏剧节。”他回忆道。不过,按照主办方要求,参加乌镇戏剧节必须以团队为单位,怎么办?吕安迪下定决心:成立剧社。
“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吕安迪说,最初团队只有3个成员。为了实现梦想,吕安迪主动承担起编导工作。
历史上的乌镇很富庶,很多大户都拥有一些动人心弦的故事,吕安迪团队认为这一素材值得一试。于是,写稿、试戏、改稿、定道具……他们不断打磨作品,终于,在2016年的第四届乌镇戏剧节上,吕安迪团队以“乌青剧社”的名义展演了原创剧目《当》。
“这部作品前后共演出6次,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吕安迪表示,首部话剧的成功让他坚定了信念,此后,乌青剧社连续六届参加乌镇戏剧节演出。
首战告捷之后,吕安迪没有放松。
“乌镇戏剧节展演的剧目,不仅有话剧,还包括肢体剧、傩戏、木偶剧、藏戏等形式,这些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吕安迪说。这样的冲击,让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乌青剧社如何走出差异化?
他想起了自己2016年拜的曲艺师父,“师父是说评书的,剧目中有很多本土故事。”吕安迪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积累了不少素材,于是他将其中适合做成话剧的单独拎出来,再通过采风、查阅资料、问询专家完善素材。
乌青剧社大多数创作都围绕嘉兴本土元素展开,除了单个原创话剧,还有原创系列话剧——《故事里的家乡》和《故事里的大运河》,其中《故事里的家乡》入围“戏剧中国2022年度优秀剧目”。
2023年3月,乌青剧社正式入驻桐乡市梧桐街道城西村文化礼堂,并在政府支持下将文化礼堂改造成了“黑匣子剧场”。“这不仅是一个舞台,也是我们创新创业的基地。”吕安迪说,2023年该剧社在城西村文化礼堂举行的演出及活动共有上百场。在乡村寻找广阔天地,成为乌青剧社的最大特色。
为什么乌青剧社要坚持本土化创作?“把家乡的故事搬上舞台,讲好家乡的故事,是我们基层文艺工作者应该要做的。”吕安迪表示,作为一名民进会员,自己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加强乡土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工作,用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用戏剧的方式讲好家乡故事。
吕安迪说,自己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把乡情带在身上,坚持本土化创作,让话剧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完)
文娱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01日 11:02:44
- 2024年12月31日 21:04:43
- 2024年12月31日 16:18:03
- 2024年12月31日 10:08:42
- 2024年12月30日 17:57:02
- 2024年12月30日 15:40:27
- 2024年12月30日 14:43:22
- 2024年12月30日 13:48:46
- 2024年12月30日 13:47:50
- 2024年12月30日 07: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