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角公司:能改变影视剧命运的魔法师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李静
发于2023.4.24总第108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hello,下午好,我送点资料过来。”又一位演员经纪人进来了。前一位还没走,正坐在长桌前介绍自己公司的演员:“他这几年一直拍民国、抗战、军旅题材,之前和你聊过,他一直在我们公司。这一位呢,正在拍郑导的那个戏,戏份还挺重的,男四号吧。我们家(演员)基本都这类型的……”
下午的上班时间一到,“牧星人”选角工作室的门铃就响开了,一批批经纪公司代表拿着演员资料上门拜访。“福娃,这个经纪人资料里的演员适合你的项目,你们直接沟通吧。”创始人黄涛招呼选角导演跟刚进来的经纪人对接。“日常都是这样,一下午门铃不断。”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留在办公室的人每天接待各路经纪公司,还有一部分出去跟组或是挑演员去了。
在北京东三环内一个三层公寓小楼里,“牧星人”的办公室几乎用一整面墙贴满了演员照片。最上面贴着几个项目的暂定名,下方紧跟着几排整整齐齐的演员正面肖像照,它们与角色对应,差不多每个角色都有3位以上的备选演员。
人们印象中导演选主要角色、副导演找次要角色的传统已是“老黄历”,如今的影视剧,早在建组之前,就开始演员大盘策划。这个改变背后,是选角这一环节逐渐独立,成为了一个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工种。选角公司也应运而生,作为项目策划团队的一员,以一个团队为基础,负责整个项目的演员阵容搭配,很多时候在导演都还尚未确定时,他们就与资方、制作方一同坐在了项目会议的圆桌前。
《觉醒年代》《狂飙》《三体》《保你平安》如今热门的影视剧背后,都有选角公司的身影。相较于副导演,他们更倾向于称自己为Casting Director,这是个好莱坞的进口词汇,有着丰富的含义,包括了选角、演员统筹、大盘策划、执行等诸多内容,也可以翻译为选角导演。他们的出现,使选角不再是密室里交易的人情关系或复杂玄学,而是变得透明且极具创造力。毕竟,这在好莱坞,是一个魔术师一样能改变演员或者IP命运的重要存在。
所谓“群像戏”的背后
如果影视剧也有气候,这些年的气候似乎在慢慢转变,靠一两个人支撑的大男主、大女主戏在变少,能有一群人被记住的群像戏冒了出来。2021年的《觉醒年代》、2022年《风吹半夏》,今年春节的《狂飙》《三体》,都是如此。
在《狂飙》中饰演“疯驴子”的王沛禄,因为这样一个小角色而被人记住,他和《中国新闻周刊》聊起这次选角时也觉得纳闷,不知道和《狂飙》合作的选角公司是在哪里看到过自己的表演,就直接通过经纪公司找到自己来试戏。事实证明,经典形象塑造成功的原因,除了导演的功力和演员本身的悟性,选角的独到最常被人提及。
在黄涛这样的老牌选角导演看来,建立强大的演员资源库,眼光独到能够识别不同演员身上的特质以及对项目本身有深入的理解,几乎是所有优秀选角团队的必备看家本事。除了日常与各类经纪公司建立联系,储备他们送来的演员资料,合格的选角导演会常常到设有表演专业的学校,艺术院团去,寻找潜在的目标演员,也会去观看各种戏剧演出、现场表演,刷各类艺术电影。
不停“识人”可以培养一个专业选角导演发现独特演员的能力以及挖掘一个熟悉演员身上独特气质的魄力。如果回想今年已播出的影视剧,有哪个演员打破了观众的刻板印象,那应该有林永健一席。年初,林永健在电视剧《三体》中饰演常伟思的消息传出时,网上多是质疑之声,常伟思是一个严谨务实、担当重任的将军,而林永健因为在春晚反串的天津大姐太过深入人心已被贴上小品演员、喜剧演员标签。但当《三体》播出,人们却发现,标签并非不能撕去,林永健给常伟思将军带来了不少人情味,而完全不同以往的形象也让观众重新认识了林永健。
这次突破性的选角,就要归功于《三体》合作的选角公司以雅传媒。在以雅传媒创始人李萌心中,由于科幻剧集在国内并不多见,《三体》的演员策划过程也是一次颇为难忘的经历。2019年初秋,李萌接到制作方的项目信息,以往的项目,李萌带着工作团队和主创讨论一到两次就可以在方向上基本达成一致,但由于《三体》的特殊性质,天马行空的头脑风暴就高达六七次。
“以往已经比较成熟的一些项目类型,无论创作者还是观众,会有相对稳定的评定印象,比如大侠应该什么样,反派应该什么样。但是你很难去定义《三体》里面的每一个人。”李萌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既然难以轻易定义,李萌希望在基础逻辑贴合的基础上,做一点新鲜的尝试。踏入选角行业前,李萌曾是一名娱乐新闻记者,在她以记者身份去采访林永健时,曾感受过一个“意外”——这个已经被划定为喜剧演员、小品演员的林永健,本人却呈现出一种与小品形象截然不同的沉稳缜密。于是,当《三体》中众多主要角色已定,李萌感觉基本盘已稳时,便生出了由林永健饰演常伟思的想法。“导演和合作方的几位高层都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主意,并且颇有实现的价值,基本上是一锤定音。这得感谢他们包容并支持我的‘任性’。”李萌说。
事实证明,林永健饰演常伟思的确令人信服。以雅传媒的一点“任性”和《三体》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2013年就成立了“同人星光”选角公司的姚远也喜欢让观众感到出其不意,“如果所有的同类型角色总是那几张面孔,那我们这个行业也挺没意思的。”去年播出的豆瓣评分8.2的高分剧集《风吹半夏》,他让擅长饰演老谋深算、富有城府角色的王劲松,饰演许半夏(赵丽颖饰)的“渣爹”,不但奇葩还很搞笑,和《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一样让人又恨又乐。不少粉丝说本来冲着赵丽颖去的,结果被神仙配角圈粉。
在这些选角导演眼中,选角的逻辑其实只看演员和角色的匹配度以及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并没有群像不群像之说,但反过来,一部戏一旦有相当多配角出了彩,就更容易被观众认定为群像戏,而这恰恰是近些年选角专业化和职业化所带来的结果。
例如《三体》,如果单独看戏量和场次,汪淼、史强、叶文洁的戏份远远重于其他角色,但观众仍然将它视为群像剧,李萌认为,这首先在于导演的功力,同时也因为作品中没有“废人”,每一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都有价值,用她的话说,叫“刻画着了”,而这与选角团队也有相当的关系。选角团队具有专业性,才能做到选出来的人物“一个是一个”,如果每一个人出来演得都很好,扎实做好每一个戏点,观众就会记得这个人物。所以,剧集能不能呈现为“群像”,关键在于观众记住了多少人。
选角一旦失败,对影视剧的影响不言而喻。知名导演王晶曾经说过,所谓演技太差,很多时候就是演员使用错位,自身气质跟角色契合度不够。
副导演的“反叛”
选角能够独立成为一项专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04年,黄涛从话剧演员转行为电视剧幕后的时候,中国的影视剧剧组还像个大型作坊。坐在监视器后的导演是绝对的中心,导演找自己合作惯了的副导演,副导演再找执行导演。那时,黄涛是执行导演,每天调度场面,组织拍摄,导演还没到,他得先到现场把摄影、灯光……方方面面安排好。
干了快两年,他才当上演员副导演。演员副导演要选演员,但是范围极其有限,主要演员包括主要配角都是导演和制片人说了算,副导演选的通常是名字都没有的群演和“小特约”。“小特约”的分量比群演稍高一点,有几句台词,有些还有名字或有个三五场戏。如果没有遇到那个与香港的合拍剧,也许黄涛就安心在副导演的位子上慢慢摸索着。
他记得大约是2007年左右,一个民营影视公司和香港合拍一部电视剧,在这个专业级别比较高的剧组他又回到了执行导演的位子,“还不是第一执行导演”。负责演员的副导演是香港人,确切地说,是香港团队。那是黄涛第一次见到一个团队负责演员,不但选演员,还管理演员,每天拍什么、拍谁,演员谁什么时候来谁什么时候走,怎么来怎么走,档期怎么衔接……那也是他第一次听说“档期”这回事:“那时候我们的演员进了组就在组里待着了,顶多没戏的时候可以回家,但是不能去拍别的戏啊!根本没有档期这个概念。”但是香港演员有,他们只给一部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要安排满,拍完这里的戏份他们要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工作。和演员相关的所有工作由香港团队负责,这个团队称自己为Casting。黄涛和住同屋的执行导演都开了眼界,天天一起琢磨:他们这是怎么工作的?什么叫Casting?
Casting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彼时,在欧洲新浪潮电影的影响下,新的电影表现形式与表演风格催生出新好莱坞电影,演员也不再与制片公司签约而是分属于独立的经纪机构。如何找到演员,以及找到适合每一部电影的风格化的演员,成为一道难题。在此背景下,专业选角导演诞生,知名选角导演Marion Dougherty被认为是Casting行业的奠基人,她有一句名言:比起组织者,选角导演更应该是一个艺术家。
姚远入行的时间和黄涛一样,不过他的起点是群演,因为悟性好很快开始管理群演,成了能直接对接副导演的“群头”。2005年,姚远被引荐给业内知名的“老北影厂”副导演董小芸,跟着为《二子开店》《东邪西毒》《永不瞑目》《黑洞》等知名影视剧担任过副导演的董小芸入行,姚远的副导演生涯一起步就顺风顺水。如果说黄涛了解到国际上的Casting行当算是外部机遇,激发起姚远的则是内生需求。
2010年,经过5年的副导演生涯,姚远已经在业内积累起相当的人脉,这一年年初,他正在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远远的爱》忙碌。他至今都记得很清楚,那个戏筹备2个月,拍摄3个多月,这几个月时间内,他推掉了17部戏。
2000年至2010年,被公认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黄金10年,在这几年间,中国电视剧先是在2003年突破万集大关,紧接着又在二三年后上升到15000集,之后,15000集的年产量持续了十多年。同时,自2003年华谊兄弟正式成立艺人经纪业务,市场上艺人经纪行业化的进程正式开启。这也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仅为8.9亿元,2010年已经达到101.7亿。
这一切变化使得传统剧组中负责演员的副导演工作量剧增,不再只帮忙定群演,繁荣的市场又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姚远坦言,市场的繁荣催生了一些乱象,副导演这个工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出现了很多负面新闻,有讨要回扣的,也有潜规则女演员的,这个工种迅速被污名化、妖魔化。
“这哪行啊?”姚远和当时业内的几个知名副导演一起琢磨要做点什么。2009年,他们共同成立了“中国演员副导演协会”,要求行业自律,资源共享,互通有无。那时,他们的沟通平台还是QQ群,姚远记得,群里有近500人,协会章程是姚远拟定的,有任何“收黑钱”“潜规则”污点的副导演不允许入会。这也可以看做是一次副导演们的抱团取暖,“因为那时候副导演没有地位,说难听点就是导演组的助理,临时工。”姚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协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有了组织也可以提高一些效率,但仍然是单打独斗的局面。当姚远发现自己为了一部戏而推掉17部戏时,又犯难了。有一次,他和一个从海外回来的同行聊起来:“这事挺遗憾的,一年顶多做三两个戏,推了那么多,资源流失太厉害了!”这个同行告诉他:“你去研究研究好莱坞的工业化体系,人家那边可成熟了,选角导演这事早就不是一个人干了。你可以招揽一批人一块工作,组建一个团队,这样就会避免资源流失。单兵作战永远比不上团队。”姚远感慨:“我那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
此时,黄涛已经找到了合伙人——长期担任剧照摄影师和演员经纪的何睦,他们组建一个小团队合作了几部戏之后,于2011年正式注册了“牧星人影视策划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内地首家专业选角公司。很快,姚远也把自己带出来的几个副导演拉到一起,组建了“同人星光选角工作室”。再往后,浩瀚星盘、CD HOME等中国第一批选角公司先后成立。他们借鉴好莱坞选角行业的体系,将演员副导演分化成不同的岗位:选角导演、演员统筹、演员副导演助理……选角的工作模式从个人转为团队,颠覆了行业的原有思路,中国选角导演的职业化专业化道路,正式开始了。
选角不是找人那么简单
2014年,李萌从一线娱乐媒体转行进入选角策划行业时,选角已经是影视项目策划中一个独立的门类,而且是一门复杂的创作。
影视投资公司常常在立项之初就与选角公司建立合作,由选角公司负责演员码盘、组建创作阵容、主要演员洽谈,这属于Casting Director的职责范畴。黄涛透露,有些项目,甚至连导演都由选角公司来推荐。建组后,选角公司进组进行演员统筹,协调演员档期。开机后,选角公司继续担任演员副导演,负责开机后演员的协调、沟通、执行。如果剧组中有素人演员,选角公司甚至要承担演员培训。可以说,今天的选角公司已经承担了方方面面所有与演员有关的事项,甚至参与整合行业资源,起到“策划服务”的功能,分担了一部分原制片部门的职责,早已脱离原始的“副导演”的工作概念。
这大大提升了选角公司的话语权,也对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牧星人”的联合创始人何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牧星人”基本全员科班出身,自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黄涛原来是天津人艺的话剧演员,团队其他成员很多毕业于表演专业本科或者硕士,有些具备近十年的话剧舞台经验,这样资历的选角导演们保证着工作室的良好运转。黄涛补充说:“不一定非要影视戏剧专业,但是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层次、丰富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素养,不然怎么理解剧本?怎么进行人物分析和演员判断?”
如果“没文化”,有些戏就根本承担不下来。例如2021年热播的《觉醒年代》,在参与这部剧的角色选角时,牧星人没有考虑“明星感”过强的演员,而是根据“文化气息”“文化底蕴”“精气神”来构建选择标准。这才有了观众口中“角色匹配度堪称一绝”的《新青年》“三驾马车”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以及“社会主义宝藏青年”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等角色,《觉醒年代》才会因为“神仙选角”而登上微博热搜。
对于选角的标准,选角导演们总结出了一些可以通用的技术。例如仙侠剧,颜值就是原始要素,因为角色身上承担着芸芸众生对神仙的幻想,必然应该与现实拉开距离。现实主义题材,演员身上的“烟火气”就必不可少,而参演年代剧的演员,气质不能太现代。他们也有一些个人化的思路,例如创作过武侠小说的李萌就发现,在相当多小说角色塑造中,女性角色往往有详细的外形描写,但男性角色只概括气质,这直接影响了IP剧的选角,“男性角色神似先于形似,但观众对于女性角色的第一反应就是长得像不像,也就是形似先行,这是市场对男演员和女演员在认知上的天然区别。”
还有些标准需要依靠个人潜移默化的经验和感觉,例如整个演员大盘的适配度,演员之间相互气场的融合度,用他们专业的话说“要有正向的化学反应”。前一阵有一部剧,饰演恋人的男女主演名气、颜值、年龄……各个方面硬件都很合适,但两人就是没有CP感,不像一对,那么这种选角在专业Casting眼里就是失败的。
传统副导演难以比拟的专业度使得选角公司迅速发展了起来,疫情前的2019年发展到了顶峰,姚远做过一次不完全统计,那时全中国大大小小的选角工作室已经达到差不多300家。一些影视公司和经纪公司也纷纷成立自己的选角团队,在选角的市场分一杯羹。但经过疫情,很多选角团队在合并与改行中消失,如今还留下来的选角公司只剩几十家。黄涛坦言,过去的几年选角行业确实比较难,但某种程度这也是一次洗牌和大浪淘沙,还能留下来的都是行业中坚力量,经过调整和复苏,整个行业的工业化和成熟度也许会再上一个台阶。
为了生存,一些选角公司开始拓宽营业范围,签约艺人做艺人经纪。牧星人、同人星光和以雅传媒尚未进行这样的操作。“一旦签了演员,其他演员和自己的演员就不在一个竞争维度上了。”黄涛说,经纪公司与这样的选角公司合作时也难免有顾虑,因为选角公司把经纪公司演员撬走的情况曾发生过。姚远也认为,“签了自己的演员很容易失去公允心,无法理性分析演员和一个角色的匹配度,动作会变形,这是人之常情。”一旦如此,演员演不好,作品弄坏了,选角公司失了口碑,是一件三输的事情。
他们都觉得,以角色为先,是这个行业立足的根本,虽然经过十几年在时代浪涛中的翻滚已经有了些口碑,但选角这个行当在国内还远没有达到真正应该属于它的地位,本职还没有做顶级。那么,这个行业里的人就还需要一些专注和耕耘,毕竟选角并不是简单的找人,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只依靠数据和技术,这归根到底是一项创造,他们更想被看成专业的“选角主创”。只有这样,才会诞生真正的“魔术师”,而且不能只有一两个,一群“魔术师”才能一起撑起这方舞台。他们都想实践奠基人的那句话:选角导演更应该是一个艺术家。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15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娱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4日 18:45:36
- 2024年11月24日 17:14:51
- 2024年11月24日 16:56:01
- 2024年11月24日 15:24:00
- 2024年11月24日 10:38:54
- 2024年11月23日 18:37:27
- 2024年11月23日 17:15:10
- 2024年11月23日 15:44:20
- 2024年11月23日 13:16:23
- 2024年11月23日 1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