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力中国动画作品创作生产
作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文艺形式,中国动画近年来紧扣时代主题,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不少精品佳作,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持续提升,呈现出鲜明的艺术原创力和强劲的产业发展力,其中的经验启示值得总结梳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赋予作品精神内涵,赓续中国精神。动画作品通过艺术化的审美创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在作品中。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抗战三部曲《地道战》《鸡毛信》《五子炮》和围绕建党百年推出的《延安童谣》《林海雪原》《焦裕禄》等动画作品,都实现了从精神传递到故事讲述的艺术创新,激发了当代观众的爱国热情。展现脱贫攻坚历程的《幸福路上》《石山石猴石娃子》、讲述抗击疫情故事的《逆行者》《天使的眼睛》《信心》等作品,体现出动画艺术对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这些作品无论是红色经典还是现实题材,都是通过角色的塑造与叙事方法上的与时俱进,拉近与当代观众的心理距离,激发观众对红色历史的深层情感和对火热实践的倾情融入。
在继承与创新中探寻自身艺术特色,彰显中国风格。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动画学派坚持探索民族风格之路,创作推出了《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一大批富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取得了骄人成绩,赢得了国际声誉。进入新时代,中国动画人在继承中创新,持续探索将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出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最近引发热议的《中国奇谭》,就以浓郁的中国画风和中国哲学思想,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故事呈现给广大观众,作品讲述的故事虽然横跨古今,映射的却是当代人的内心。《中国古诗词动漫》系列作品在视觉呈现上融合了虚实相间的水墨艺术与其他艺术元素,使水墨动画的深远空灵、幽静深邃与中国诗词的意境之美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将现实题材融入动画创作,在探寻大众审美的过程中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等作品喜剧风格显著,生活气息浓厚;《23号牛乃唐》《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作品利用跟拍镜头、特写镜头、长镜头等电影语言,提升了人物形象和性格刻画的效果;《毛毛镇》通过拼贴和定格拍摄,在构图形式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创新,呈现出具有层次感的画面,二维卡通和三维空间的自然融合也使得动画内容更加丰富、更有童趣。除了再现中国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近年来动画题材选择上也出现了与中国功夫、中国饮食、中国建筑、文物非遗等巧妙结合的作品,如《小凉帽》《京剧猫》《孟子学堂》《小小鲁班》等。它们生动地说明,取材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创新,成为当代动画创作持久不衰的热潮。
紧跟科技前沿,以技术革新推动艺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动画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们对于光与影的探索史,是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历史。动画艺术的特点在于,可以营造真人实拍无法达成的视觉奇观,为观众打造精妙绝伦的视觉体验。特别是在新一代网络传输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动作捕捉等关键技术的支持下,动画可以放大所表现对象的细节,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体验。《深海》中的数字水墨技术,令人耳目一新;在《秋实》中,观众甚至可以看到蝈蝈腿上的绒毛,看到蝈蝈从枝头一跃而下时枝头的微微颤动。
新技术的应用,也激发出动画艺术的产业潜能。动画片《熊出没》衍生的系列动画电影累计票房超过56亿元,形成了集动画产品、主题乐园、游戏软件等动漫周边衍生品在内的全产业链。未来新技术应用和全产业链运营的双向赋能,将成为中国动画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国动画以小切口讲好中国故事还有巨大空间。只要继续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艺术创新的步伐,面向时代需求,与时代同频共振,中国动画就能再创辉煌。
(作者为中国动画学会会长)
文娱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4日 18:45:36
- 2024年11月24日 17:14:51
- 2024年11月24日 16:56:01
- 2024年11月24日 15:24:00
- 2024年11月24日 10:38:54
- 2024年11月23日 18:37:27
- 2024年11月23日 17:15:10
- 2024年11月23日 15:44:20
- 2024年11月23日 13:16:23
- 2024年11月23日 1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