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浙江渔港小镇“正月十四”闹元宵 民间灯舞传递渔家文化
中新网宁波2月5日电(记者 林波)在眼尾画上厚重的眼影,脸颊上涂上腮红……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马灯队成员王素敏的手中,一个马灯戏曲妆便画好了。在完成繁琐的着装后,她左手拎马头,右手握马鞭,在锣鼓声中闻乐起舞。
这是石浦镇“十四夜”民间灯舞巡游中的场景。
2月4日,象山县举行祥兔闹元宵——石浦“十四夜”民俗队伍大巡游活动,由昌国龙灯队、东门鱼灯队、延昌马灯队、石浦细十番乐队、传统抬阁队等17支队伍组成的民间灯舞队,再现渔家习俗,传递渔家文化。
在渔港人的民间谚语中有“正月灯、二月鹞、三月放鹞烂泥笑”的说法,正月的灯会是渔家人一脉相传的文化习俗。
与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不同的是,石浦的元宵节不过“十五”过“十四”。
民间灯舞是当地元宵特色之一,其中鱼灯、龙灯、马灯最具石浦特色。
石浦的渔民,世代耕海牧鱼。元宵节上的鱼灯大多是渔民自己亲手制作而成。
用竹条搭框架、用棉布整造型、用颜料涂形体……在马布银的手中,一盏独具海洋气息的鱼灯雏形显现。今年80多岁的马布银是石浦鱼灯非遗传承人,制作鱼灯已有20多年时间。
“每年的元宵节是鱼灯比拼最厉害的时节。”马布银表示,每一位手艺人都会在元宵节拿出自己的绝活,争相比美,让鱼灯成为元宵节最亮眼的存在。
除了鱼灯外,每年春节前,马布银都会制作应年景的十二生肖灯。
这个兔年,他特意制作了一只长128厘米、高108厘米的兔灯,“兔灯上贴满了我自己剪的花样,打开开关,兔子的眼睛还会亮起红光。”
当夜幕降临,伴随着锣鼓声,鱼灯、龙灯、马灯等民间灯舞队沿着渔港马路向前走去,所到之处皆是喝彩声。
“十四夜”民俗队伍大巡游活动始于1986年,当地昌国文化站首次组织大型元宵活动,1100余人组织龙灯、鱼灯、抬阁及各种彩灯、锣鼓乐器队伍巡游大街小巷。1998年起,当地每年都会举办元宵灯会活动。
除了在“正月十四”过元宵节外,石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元宵节不吃汤圆吃“糊粒”。
据了解,石浦“十四夜”吃糊粒习俗源于明代,兴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据传明嘉靖年间一元宵节的前一天,倭寇突然进犯石浦,驻石戚家军以最快速度将备节的食材切成粒状,再用淀粉搅拌成糊,吃完“糊粒”后上阵杀敌,终获大胜。
“今天吃的就是糊粒。”王素敏告诉记者,石浦人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必吃象征胜利、欢庆的“糊粒”羹。她解释说,“糊粒”一般用黄豆、虾仁、牡蛎、鱼肉、蛏肉等食材切细煮熟后,拌上薯粉、食盐,即可食用。(完)
文娱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7日 11:25:45
- 2024年12月27日 07:27:40
- 2024年12月26日 21:37:14
- 2024年12月26日 16:39:09
- 2024年12月26日 15:44:30
- 2024年12月26日 15:16:52
- 2024年12月26日 15:11:00
- 2024年12月26日 14:39:34
- 2024年12月26日 14:38:16
- 2024年12月26日 11: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