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度热词”感受时代脉动和社会心态
“热词”是反映时代变迁的注脚,语言狂欢中传达着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从“年度热词”感受时代脉动和社会心态
本报记者 尹晓燕
每到年末,盘点流行语,成为人们回顾一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12月8日,《语言文字周报》率先发布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十大网络热议语”。“栓Q”名列“十大网络流行语”之首,“十大网络热议语”包括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冰墩墩(冬奥会)等。
“热词”,即热门词汇。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或有感于国家政策,或来源于重大事件,或反映百姓生活,“热词”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出时代风貌、传递时代脉搏。“热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也成为人们宣泄情绪、自我解压的方式。
2022年是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的一年,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经历,盘点年度热词,不仅能照见现实、回味过往,也有助于更好地认知总结。感谢这些“热词”陪伴,鼓舞人们更有勇气和力量迎接高光的2023年。
从“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到“党的二十大”
链接年度大事件,扑面而来的家国情怀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022年2月4日,奥运之火在国家体育场点燃,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热开幕,中国代表团创造了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冬奥会掀起了全民冰雪的运动热情,更点燃了全民的爱国热情。
“党的二十大”“冬奥会”“中国式现代化”等多个热词与年度大事件紧密相连,既浓缩了年度热点,又勾勒出了发展蓝图。
从“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中,我们看到了满满的责任与担当;在“党的二十大”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家国情。“热词”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从近几年的热词榜来看,民众的家国情怀正强势回归。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建党百年”当选年度国内词。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视角为叙事的切入点,用宏大的画面、厚重的精神全面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和创立的艰辛过程,深刻讲述了中国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该剧一经播出,便牢牢占据了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的头条,让年轻观众受到极大的震撼。“觉醒年代”成为年度网络热词第一位,表明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切感情,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的深刻感悟,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怀。
事实证明,无论是“强国有我”中彰显出青年一代的志气、骨气、底气,还是“YYDS”中表达对楷模榜样的高度敬佩和崇拜喜欢,都充分展现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有的价值取向和能量磁场。
此外,入选年度榜单的流行语中,还有不少词与此相关,成为“红色年”的语言印记。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赓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反映了大众对国家叙事的强烈关注。
而在疫情刚刚袭来的2020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热词之首。新冠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积极投入到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逆行者”。2020年,“逆行者”成为对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称呼。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等等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均被称为“逆行者”。 “逆行者”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的优良品质。
研究表明,更强的时代自信引发了家国情怀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的强势回归。年轻人“追剧式”关注国家大事,为革命先辈、奥运健儿、航天英雄应援“打call”,将民族自豪感和对英雄的仰慕投射其中。
从“乡村振兴”到“双减”
回应百姓关注,引领社会进步
“热词”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焦点效应和文化内涵,更容易激起人们情感共鸣和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社会治理的方式、引领着社会进步的步伐。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返乡创业”成为新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响应号召回到家乡,2022年度热词“乡村振兴”,让更多的山里娃看到希望,拥有光明的未来,引领着年轻人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成就自己。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2021年印象最深刻的“热词”莫过于“双减”了。“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们“解放”了,孩子也更开心了。家长们不用每天卡着时间奔走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孩子有更多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学习乐器、锻炼身体。对于不愿意“鸡娃”的家长来说,“双减”政策简直就是福音。
“双减”政策作为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其落地生效关乎教育大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双减”政策快速落地,教师更加规范和负责,让家长和学生得到“双减负”,成为当年最热的话题。
对经常上网的人来说,2021年最大的感受之一,是网络环境更清朗了,这得益于国家网信办开展的“清朗”行动。“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治理算法滥用行为”“打击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PUSH弹窗新闻信息突出问题”“规范网站账号运营”“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等在内的专项行动全面展开,网络违法违规问题得到整治。
2021年4月,公安部推出了“国家反诈中心”APP。5月,公安部刑侦局发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这些措施通过普及反诈知识提醒广大群众谨防上当受骗,2021年也因此成为“反诈”年。
“双减”“清朗行动”“反诈”“三孩”“双碳”等体现社会治理的词走红,反映了政府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回应百姓关切,重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做出改变。还有一些“热词”并不是具体政策的改变,而是对社会观念的引领和提升。
“后浪”源于“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短视频《后浪》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舆论焦点。视频中以“后浪”称呼新一代青年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与赞美,引起各界热议,“后浪”红极一时。
“后浪”多为独生子女,曾让人觉得“不着调”“太叛逆”,但面对新冠疫情,他们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后浪”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已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希望一代”,这一“热词”感染鼓舞了许多年轻人努力成才。
从“破防了”到“小镇做题家”
打破语言隔阂,传递公众情感的同频共振
“破防了!”打开网络平台,经常能看到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源于网络游戏本意为“技能被破坏、防御被破除”的词语,越来越多地被网友用来比喻“心理防线被攻破、内心受到触动”。从自媒体到官方媒体,从视频弹幕到微博互动,“破防”在2021年顺利“出圈”,在不同年龄层传播,成为“年度热词”。
“‘破防了’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年轻人强烈的共情能力。”有专家认为,这个词生动地展现了年轻人的情感激荡和文化共鸣。
事实上,每年的“热词”,都是社会生活和市民心态在语言层面的反映。从今年的“小镇做题家”,到2021年的“干饭人”,再到2020年的“打工人”,是励志的自嘲与鼓励,传递着奋发向上的味道,在变与不变中传递着公众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不管是杨倩夺得首金,还是全红婵一场决赛跳出3个满分,或是“苏神”站上百米决赛跑道,全网齐喊“YYDS”。人们通过热词,表明自己的态度。
此外,“绝绝子”“破防”等热词展现出了网民在思考社会问题、观察社会现象、尝试解答社会和人生难题的态度和行为,“元宇宙”等热词展现出了在互联网技术下的虚实融合的社会生活新形态。这些热词打破了不同场合下意识的语言区隔,体现出了网络平台的多元性、包容性,为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构建了一个具有相同文化场景的语言共同体。
本用以描写风声,却成为2020年热词的“飒”,特指帅气利落、潇洒清爽,多用于女性。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女性撑起了抗疫的大半边天。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超过90%。巾帼不让须眉,女性是战疫前线的“最美风景线”。用“飒”来形容她们,是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飒!”“真飒!”“又美又飒!”已成为人们赞美奋战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语。
从“栓Q”到“内卷”
独创草根精神,用自嘲的方式释放情绪
一位来自广西的70后农民,在网络上用一段夹杂方言的中英文向大家介绍桂林阳朔。由于视频里的“谢谢你”英语发音非常像“栓Q”,引得国内外网友们争相模仿,这个词也从网络迅速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演变为一种新潮表达乃至舒压方式。网友表示,其实每次说完“栓Q”“我真的栓Q”后,最希望的就是能够甩掉包袱、轻松上阵。
2022年的“热词”“栓Q”,表达了一种大无语的状态,包含了自主创造的草根精神,以充满个性化的表达显露对现实的态度;“团长、团”记录了一群不畏风险、各显神通的“平民英雄”;而“小镇做题家”从2020年诞生到2022年的走红,既反映了青年群体的某种焦虑,更是以一种自嘲的方式释放情绪。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内卷”和“躺平”最能概括他们2021年的心境。“内卷”在2020年就曾入选“十大流行语”榜单,2021年继续流行。内卷本是社会学术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用它指非理性内部竞争。专业人士指出,发展中出现停滞阶段很正常,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理性竞争,呼吁相关行业正视非理性的“内卷”现象,积极探索“去内卷化”的改革之路。
不喜欢结交新朋友、不喜欢主动跟人打招呼、与人交谈时不敢直视对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中产生焦虑,成为“社恐”。与之相对,有的人可以在陌生的环境中游刃有余、毫不胆怯地开展社交,被称为“社牛”。
“凡尔赛文学”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实际上,现在的“凡学”作品多数已不再是炫耀,而仅是一种调侃。
动辄十几元到几十元的雪糕,和“普通雪糕”一起躺在店家的冰柜里,当消费者顺便拿一个去结账时,露出大吃一惊的表情,但此时已经不好意思再放回去了。
由于这些贵价雪糕们表面平平无奇躲在冰箱里,却常常在结账时给出“致命一击”,网友便给它们取名为“雪糕刺客”,用于讽刺那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
这些“热词”幽默诙谐极具个性化,很容易就将人们的负面情绪代谢出去,在自嘲中修复身心、传递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工人日报)
文娱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02日 11:12:06
- 2024年12月02日 11:01:39
- 2024年12月02日 10:58:05
- 2024年12月02日 09:53:03
- 2024年12月01日 18:50:42
- 2024年12月01日 14:27:41
- 2024年12月01日 14:23:35
- 2024年12月01日 13:56:13
- 2024年12月01日 09:06:35
- 2024年11月30日 15: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