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脑》:时间如何被手机“偷”走?
《手机大脑》:时间如何被手机“偷”走?
每天触碰几千次,每10分钟就要看一眼,一逛社交媒体,两个小时不知不觉溜走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可是为什么到了手机世界里,人们的精力好像永远用不完?
有时候,拿着手机不愿意放下,只是不断地从一个APP转移到另一个APP,消磨着时间。比起时间的浪费、注意力的收割,这种依赖性也是手机带来的严重危害。手机不光是个时间“小偷”,还是快乐“刺客”,让我们错失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此外,你或许没有意识到,你无意间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都可以被大企业转换成收入,从这个角度来说,时间真的就是金钱。
手机会“掠夺”人们注意力
有统计显示,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4小时。近10年间,人类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行为改变。这样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我们的情绪、睡眠时间、注意力等受到了何种影响?幼儿和青少年的成长会因此获益还是受害?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这一切?手机里设下了多少让我们沉迷的陷阱,我们怎样才能战胜这个人生“小偷”?怎么改变这种状况真正把手机当成工具为人所用,而不是人被手机“绑架”?
这些问题都是瑞典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在其作品《手机大脑》里探讨的。安德斯·汉森自己也曾经是一位手机“上瘾”者。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每天都要使用3个小时的手机,感到非常震惊的同时,却仍然无法放下手机,“当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我也总是不自觉地想去摸手机。我热爱读书,最近却老是感到难以集中精力。尤其是一些需要仔细阅读的段落,我时常读到一半就放弃了。但我知道,绝不只有我出现了这些问题。察觉到这一点之后,我便决定写这本书。”
在《手机大脑》中,安德斯·汉森立足自身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将脑科学、心理学结合起来,剖析了为何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会令我们更容易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安德斯·汉森用手机“上瘾”后,感觉自己虚度时间,睡眠变差,情绪变糟,智商变低。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他还发现人的大脑也会遭到黑客侵袭,就像那些“脆弱”的电脑程序一样。聪明的企业家已经成功占领了人们的大脑,他们开发出许多产品来“掠夺”我们的注意力。这些企业家究竟使用了什么妙招?安德斯·汉森在书中也进行了探讨。
帮助读者们解决实际问题
人们都说自己应该尽快适应、积极掌握新的技术,但安德斯·汉森认为,不应该是人类去适应科学技术,而是新的技术开发要符合人的需求。例如,难道社交平台就不可以开发一些引导人们见面接触、不妨碍睡眠时间、让我们多多运动起来、防止虚假信息扩散的功能吗?
但是事实上没有这些功能的开发,因为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时间越长,对于企业来说自然越有利,“因为这可以时刻引导使用者观看广告、购买商品。他们已经越来越懂得要如何设计产品才能让人们无限沉溺于其中。”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然离不开新技术,未来社会更是如此。但作者提醒人们一定要牢记,技术是有“两副面孔”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受益,也才能因此感到快乐,而不是因为违背了人的本能而感到压抑。
比起每天被手机牵着鼻子走的成人,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面临着更严重的后果,《手机大脑》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照料和管教建议,以挽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制作了一份“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通过短短的小建议,帮助读者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多读书、多运动等等。当然首先最重要的是,先认清问题和漏洞所在,然后与种种错误的做法作斗争。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吴雨珂
文娱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05日 10:20:41
- 2024年12月05日 10:16:33
- 2024年12月04日 09:22:55
- 2024年12月04日 09:11:30
- 2024年12月04日 08:51:20
- 2024年12月03日 14:40:12
- 2024年12月03日 13:00:36
- 2024年12月03日 10:35:30
- 2024年12月03日 10:20:31
- 2024年12月03日 1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