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新传人的新思维
陕西省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据陕西省文旅厅统计,该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7项、省级67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8人、省级581人。
在被称作“中国泥塑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200余名村民常年从事传统泥塑制作生产。2018年,1994年出生的胡锦伟从天津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而是回到家乡加入凤翔泥塑的传承队伍。
胡锦伟: 我们六营村被十里八乡叫做“泥塑村”,从小生活在这里,我一直觉得泥塑没什么稀奇的。家家户户都会做泥塑,我们家也不例外。上了大学之后,当我把家乡的工艺品带到同学面前时,他们仿佛见到了宝贝,表情特别夸张。后来,随着我慢慢接触到天津的泥人和年画,对于家乡凤翔泥塑的价值有了全新认识。
我的父亲胡新明是凤翔泥塑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耳濡目染下,泥塑其实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就像发小一样熟悉。临近毕业时,我做了一个慎重的决定:回到家乡,加入凤翔泥塑传承队伍,将这项千年技艺传承下去。
家人对于我的决定非常支持。我想,既然要做,就要做好。从2018年至今,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凤翔泥塑如何传承?我又能为凤翔泥塑做什么?
许多年轻人对于非遗的认识停留于博物馆,觉得它们只是放在展柜里供人参观的老物件。因此,要让凤翔泥塑传承下去,就必须打破非遗与年轻人间的隔阂。不然,有朝一日,凤翔泥塑等非遗技艺可能只剩下一段段影像资料,被束之高阁了。
胡锦伟: 经过一番调研,我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切入,对凤翔泥塑进行创新和调整。
首先,我对传统泥塑的形象和造型比例进行了调整,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让泥塑变得憨态可掬,更加可爱。
接着,我开辟了几条新的生产线,以国潮风为引领,对一些经典的泥塑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在兼顾实用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围巾、背包、眼罩等。我通常会在设计一款新的周边产品后,制作几个不同的版本让身边的朋友试用,根据他们的反馈对产品的各种细节进行调整,比如眼罩的材质、背包带的长度等。
最后,我还尝试开发以凤翔泥塑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设计了很多体验包和体验材料。目前,清华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美院、武汉纺织学院都把我们这里作为挂牌研学基地,有的老师带学生来这里一待就是1个月,最多一次我们一周接待了5个研学团队。
从长远来看,光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非遗保护必须找到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发展之路。
胡锦伟:一方面,非遗传承人的理念要变。不能故步自封,囿于教条,比如有些老手艺人依然坚持传男不传女的思想,这往往会使手艺难以传承下去。
另一方面,非遗技艺要守正创新,我们要传承和保护的是文化,对于非遗技艺形式、内容的创新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今天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非遗作品,很多都是过去人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或用品,我们非遗传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让非遗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拥抱传统文化,大学毕业后返乡加入传承大军,引入创新思维,让非遗更年轻、更有活力。
胡锦伟: 当前,非遗传承群体老龄化是比较严重的。年轻人的参与可以为非遗技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他们从同龄人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可以把产品带入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张健 李亚楠)
文娱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6日 15:15:19
- 2024年11月26日 15:14:05
- 2024年11月25日 15:55:10
- 2024年11月25日 09:17:46
- 2024年11月24日 20:56:42
- 2024年11月24日 18:45:36
- 2024年11月24日 17:14:51
- 2024年11月24日 16:56:01
- 2024年11月24日 15:24:00
- 2024年11月24日 10: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