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数字故宫”?超越时空,古今相融

分享到:

何谓“数字故宫”?超越时空,古今相融

2022年09月11日 1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视频:故宫云对话:国宝级文物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刘越)近日,中新网“文明的坐标”特别节目“故宫文化云对话”邀请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就“数字时代文博产业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云上对话。在于壮看来,数字故宫的内涵在于“超越时空”。

  于壮认为,数字故宫“有形”又“无形”, 既能以大家看得到摸得着的多元方式呈现出来,又打破了物理世界的边界和局限变得博大广阔;既承载着博物馆的传统,又具备在任何时空被访问到的未来感。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记者 翟璐 摄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记者 翟璐 摄

  他以典故举例:南北朝时期画家宗炳曾正式提出一个山水画审美新方式,谓之“卧游”——卧在家中就能神游山水,免除舟车劳顿。即画家把山水绘于纸上,做成画轴挂在家中四壁。于壮感叹:“卧游恰恰就是现代人云游在古代的一种打开方式,只不过画轴、图册变成了我们手中方寸大小的数字设备。”

  同时在他看来,数字故宫超越时空内涵,体现了古今相融的特点,这正是文化传播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如何把古代文化的精神标识与现代文化的思想观念建立联系。“书画爱好者通过故宫发布的‘故宫名画记’,能看到超高清的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建筑爱好者通过‘全景故宫’,可以走进虚拟场景,一个人尽情游览所有建筑。在实体博物馆中,即使我们看到真实的文物,也可能只是一个侧面,无法全面的观赏。但‘数字多宝阁’里的几百件超高清三维文物,不仅可以让你从里到外看得清清楚楚,还能在手上把玩。”

资料图:参观者带孩子在故宫博物院合影留念。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易海
资料图:参观者带孩子在故宫博物院合影留念。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于壮认为,数字故宫不仅承载着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弘扬等一系列传统社会职能,还通过采集挖掘数字资源,将其转化成普罗大众看得懂、用得明白的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从而成为连接古今文明的时空锚点,满足社会公众更广泛的文化需求。

  于壮说,故宫博物院在1999年正式提出数字故宫建设目标,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故宫博物院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故宫的构建过程是立体的,背后有大量的工作。未来故宫博物院会脚踏实地地站在自身实际需求的角度,充分且适度地运用好数字技术,为事业发展赋能。”(完)

【编辑:卢岩】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