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短评:北京何以迈向“世界文脉标志”?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北京何以迈向“世界文脉标志”?
中新社记者 杜燕
北京有着距今70万年前的人类遗存,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自古便是多民族交往交流、融合一体的城市,历史之悠久厚重、文化之博大多元,在当今世界首都城市中,相当突出。
7月25日至26日,一场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的北京文化论坛将首次举办,助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中国实证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历史长河中,文化中心是北京重要的城市功能。
1153年,金朝迁都燕京(今北京),拉开了北京作为中国国都的历史序幕。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2014年,中央明确北京“四大中心”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大力传承发展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到2035年,北京要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50年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
放眼全球,诸多首都城市都延续着独特的文脉——巴黎的“时尚之都”、东京的“动漫之都”、伦敦的“创意之都”……这些首都城市拥有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资源、文化设施、文化品牌,以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不断创新,构建起文化软实力、发展硬实力。
相较这些名城,北京拥有独特竞争力。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脊梁”和“灵魂”。近年来,北京陆续启动中轴线上百余项文物修复工程,让栉风沐雨的古都细节在时光里闪亮。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北京推进三条文化带构建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的整体保护格局,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坚持“老城不能再拆了”的原则,北京近年整治提升背街小巷,让街巷胡同、历史街区“静下来”,还古都以历史风貌,还市民以旧时记忆,在环境改善和文化传承中承载市民生活。
近年来,北京还努力形成“大戏看北京”“影视看北京”“好书看北京”的标杆效应,让北京成为全国优秀文艺作品走向世界的首发地;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双奥之城”、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并在疫情下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设施向市民身边延伸。
面向全国,影响世界。北京文化论坛提出,要打造文化领域的全国性品牌论坛,成为继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之后,又一个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平台,力争成为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文化建设经验的重要交流平台、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传播平台。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北京需保护好、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心态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在守正创新中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让古都文脉在新时代推动文化创新,赋能美好生活。(完)
相关新闻:
文娱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4日 15:24:00
- 2024年11月24日 10:38:54
- 2024年11月23日 18:37:27
- 2024年11月23日 17:15:10
- 2024年11月23日 15:44:20
- 2024年11月23日 13:16:23
- 2024年11月23日 11:41:05
- 2024年11月23日 10:49:14
- 2024年11月23日 10:46:21
- 2024年11月23日 09: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