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生命”揭秘者:细微处“破译”千万年前生物“密码”
中新网兰州6月4日电 (艾庆龙)在甘肃临夏州和政县有一座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藏化石记录了从3000万年前到100多万年前古动物演变过程,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马化石、铲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马化石、巨鬣狗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有一群古生物化石修复者,长年累月用“妙手回春之术”,让历史被看见。
近日,记者来到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古生物化石修复师张录和同事们清理化石上的岩石,伴着刺耳的“呲呲”声,岩石碎屑不断脱落,化石的轮廓慢慢清晰可见。
张录向记者用“顺藤摸瓜”来形容修复过程说,修复化石,不是从地里挖出来,骨架装上去那般简单,首先要了解化石埋藏地层的位置,还要熟悉纹路特征,不能随意发挥进行切割。
在大众眼中,从野外挖回的化石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包,但在古生物化石修复师眼中,一块碎片都可能携带着千万年前生物“密码”。
张录从事古生物化石修复工作已有19年之久,修复过各类化石,在他看来,每块化石所在的岩石层位以及硬度有所差异,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力度要把握好,对于破碎的、有缺陷的化石,需要拼接比对复原。
在修复工作台上,除摆放着化石土块、雕刻笔、刷子等修复工具外,还有锯条的身影。对此,同为古生物化石修复师的张有辉解释称,修复化石时,会像石匠一样,用手锤锤掉围岩,但在清理深处岩石时,自制工具便可轻松解决化石曲线上的沙石。
在古生物化石修复师群体中,为何鲜有女性?对此,张录以馆藏临夏巨犀头骨化石举例说,该化石抵达博物馆时,加上围岩重达六七百斤,需要5名男修复师合力抬往修复室,经过1年时间,才完成修复。因此,古生物化石修复还是一个体力活。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曾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人类演化的规律跟其他动物非常类似,研究古生物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有借鉴意义。(完)
文化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18日 22:31:08
- 2024年11月18日 22:10:31
- 2024年11月18日 14:11:18
- 2024年11月18日 11:42:55
- 2024年11月18日 10:46:53
- 2024年11月18日 10:45:31
- 2024年11月18日 10:02:53
- 2024年11月18日 09:59:14
- 2024年11月17日 21:02:38
- 2024年11月17日 1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