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热点观察】
威风凛凛的龙头蜈蚣风筝、憨态可掬的彩塑娃娃、精致绝伦的剪纸窗花……为期一个月的“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近日落下帷幕。这次展览展出的年画、剪纸、皮影、彩塑、风筝等民间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与风俗。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劳动人民最朴素的精神诉求与审美表达。民间美术亮丽的色彩、朴野的形式、精巧的制作,叙说着多彩的中国故事,形成了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基本内容,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记忆。
然而,翻开艺术史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记住的多是帝王将相和士大夫艺术家,那些创作了丰富多彩美术作品的民间美术家,往往连姓名都很难留下,只能以“百工”“工匠”这些集体身份,栖身在历史的角落里。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民间美术家的参与,乡村振兴、乡村美育等离不开民间美术的赋能。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们不仅要重新发现民间美术的价值,更要思考如何激发民间美术的活力。
重新发现民间美术的价值
民间美术是在漫长的民间生产生活中孕育生成的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农耕岁月中,它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和教化功能。譬如,一个刺绣荷包不仅造型美观,还有良好的收纳功能;一条雕花木凳,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又具备极佳的使用价值。而这些物品上的图案造型,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传统小说、地方戏曲等,传递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忍的价值观念。时至今日,剪纸、农民画、刺绣、编织、印染、风筝等民间美术形式依然流行,装饰、美化、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上,民间美术的创作者都是普通劳动者(很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生活简单、思想单纯、创作过程呈偶发性,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直接表达出来。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小,民间美术一直以一种原生状态恣意生长。传承至今的它,可以说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是研究民间文化心理、传统民俗习惯的重要“窗口”。今天,我们欣赏那些“土味”十足的民间美术造型,其实是跟先民“对话”。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不少专家学者将研究目光投向民间美术,甚至有人专门出资大量搜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
现代社会,民间美术的价值不仅在于为我们搭建与先民“对话”的桥梁,还在于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和灵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看似相差甚远,其实却有共通之处。民间美术的传承一直通过“手把手”的形式进行,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是纯手工创作,融入了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这份纯粹无华的真情实感正是现代艺术设计所追求的。目前,在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多个领域,民间美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中国联通的logo“中国结”,设计灵感就来自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形式盘长结。
正视民间艺人的生存困境
从古至今,专业艺术机构的艺术家大都由国家供养,而民间美术从业者却只能自己“刨食”。现代大工业生产出现之前,从事民间美术工作的人凭自己的手艺,能够挣得一份养家糊口的收入。当机器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这些人却被逼到了历史的墙角,陷入生存困境。
以皮影为例,手工制作一个50厘米高的皮影人物,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仅镂刻人物造型就需要3000多刀,完成所有工序要一个星期左右。可使用机器,只需输入程序,启动开关,仅30分钟就能镂刻一个皮影人,就算加上上色、缀结,完成全部工序也就需要三四个小时,并且机器制作的皮影人线条流畅,没有刀误,生产成本仅是手工制作的几十分之一。因此,不管手艺多么精湛,皮影艺人都很难靠制作售卖皮影作品在现代社会解决生存问题。与皮影艺人面临相似处境的还有剪纸、刺绣、泥塑等许多民间美术从业者。
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当从事民间美术工作无法养活自己时,老艺人便会转行,年轻人更不愿进来。由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大量老艺人离世后,民间美术就会陷入“人亡艺绝”的困境。
当然,目前仍然有一些民间美术爱好者在进行相关创作。可这些人仅仅把民间美术当作兴趣爱好,而前辈老艺人却把民间美术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一个是兴趣,一个是事业,定位不同,付出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民间美术爱好者的作品多是在重复前人,未能创造出与新的时代环境和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的新的艺术语言。所有这些,导致民间美术陷入发展困境。
激发民间美术的内生动力
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抢救乃至发展民间美术,最重要的是找到民间美术与现代人生产生活的结合点,探索以何种方式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此才能激发民间美术的内生动力。
如前所述,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价值。若能将民间美术的艺术精华有效融入现代设计,那将为其找到一条重生之路。民间美术种类极多,有绘画、剪纸、雕塑、纸扎、编织、刺绣染织、服饰裁剪等,每大类又包括多个小类。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艺术家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成功嫁接。比如,有的地方大胆创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并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艺术精髓融入当地特产包装,二者的“邂逅”产生了新奇有趣的火花,由此推动了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再比如,有设计师将传统扎染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居用品,不仅摘得国内外大奖,还将产品卖到了国外,千年扎染因此旧貌换新颜。
总之,通过现代设计手段,深挖民间美术的艺术潜力和商业价值,拓宽民间美术的应用领域,打造民间美术的艺术品牌,是激活民间美术活力的最好方式。从实践中看,制约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应用的一大瓶颈是,懂民间美术的不懂现代设计,懂现代设计的往往又不懂民间美术,缺乏将二者成功打通的“通才”。因此,笔者建议大专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要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深入民间,多向民间老艺人请教学习。
虽然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价值在现代社会有所减弱,但它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换句话说,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制作风筝并非为了卖风筝挣钱,学习裁剪衣服也不一定要当裁缝,但通过接触学习这些民间美术,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陶冶个人情操,提升审美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民间美术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建议大中小学将民间美术列入美育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聘民间艺人兼任美育老师。此外,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甚至私营教育机构,可以开设一定数量的民间美术课程,尤其是陶艺、剪纸这类需要动手的课程,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民间美术,一方面提升美育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动手能力。
(作者:杨晓玲,系临沂大学教授,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4cwyj06〕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相关新闻:
文化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05日 10:20:41
- 2024年12月05日 10:16:33
- 2024年12月04日 09:22:55
- 2024年12月04日 09:11:30
- 2024年12月04日 08:51:20
- 2024年12月03日 14:40:12
- 2024年12月03日 13:00:36
- 2024年12月03日 10:35:30
- 2024年12月03日 10:20:31
- 2024年12月03日 10:15:31